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89章 困境(1)

火车冗长的汽笛声撕破了南京站清晨的薄雾。赵四提着一只半旧的帆布旅行袋,随着人流挤出喧闹的站台。

第七电子管厂派来的办事员小张已经举着牌子在出站口等候。简单的寒暄后,赵四坐上了一辆车篷发白的苏式吉普,驶向城郊。

厂区比赵四想象的要安静。高墙环绕,大门处武警站岗,检查严格。

与一重厂那种锻锤轰鸣、行车往复的粗犷景象不同,这里的安静带着一种精密仪器般的克制和疏离。

空气中飘散着若有似无的酒精、丙酮和某种高温陶瓷的特有气息。

厂办接待室里,分管技术的李副厂长和技术科刘科长接待了他。

李厂长四十多岁,面容憔悴,眼袋很深,握手时力道不足,客套话里透着难以掩饰的疲惫。

刘科长则更年轻些,不到三十,戴着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却带着审视,接过赵四的介绍信和革办公函时,手指在“机械工业部技术革新办公室”和“赵明”的名字上微妙地停顿了一下。

“欢迎赵明同志莅临指导。”李厂长的开场白干巴巴的,“部里领导能关注到我们这些小厂子的困难,我们很感激。”

“李厂长言重了,我是来学习调研的。”赵四姿态放得很低,“我们办公室正在编写一本面向全国厂矿的技术手册,旨在汇总交流解决实际技术难题的经验。”

“这次来,主要是想向贵厂这样的尖端单位取经,了解电子元件制造领域,特别是提升产品可靠性和寿命方面,有哪些共性的技术需求和亟待解决的瓶颈。”

“瓶颈?”刘科长几乎是立刻接话,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躁和抵触。

“我们现在的瓶颈就是怎么把合格率从百分之十几提到及格线!赵工是机械专家吧?我们这行,电真空物理、阴极电子学、特种材料烧结,跟机械行业隔行如隔山。很多困难,恐怕说了您也不太好理解。”

话语里的不信任和“您帮不上忙”的潜台词,几乎糊在了赵四脸上。

他们正被仿制苏联某型磁控管极低的成品率和惊人的早期失效率折磨得焦头烂额,对一个从天而降、专业毫不相干的部里干部,本能地抱着怀疑和排斥的态度。

赵四面色不变,笑了笑:“技术确实有壁垒,这个我明白。但我相信,很多底层的问题,比如工艺稳定性、环境控制、设备精度、材料一致性,或许是相通的?”

“我或许能提供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