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90章 盲区(1)

下午的技术座谈会气氛沉闷。

椭圆会议桌旁,烟雾缭绕,李副厂长、刘科长以及几位车间主任和技术骨干轮流发言,语调疲惫而沮丧。

他们反复强调着仿制苏联磁控管过程中遇到的巨大困难:合格率极低,成品性能不稳,早期失效频发。

“核心问题就是材料!”一位负责烧结车间的主任用力敲着桌子,“国产的碳酸盐纯度不够,批次不稳定,杂质含量忽高忽低!我们严格按照苏联工艺规程操作,但出来的阴极发射特性就是天差地别!”

“设备精度也是大问题!”另一位负责真空系统的工程师补充,“我们的扩散泵抽速达不到设计要求,真空度波动大,残余气体成分控制不好,直接影响涂层质量!”

“还有,苏联专家撤走时带走了关键的烧结气氛配比和温度曲线调整诀窍,我们现在完全是盲人摸象,靠经验试错,代价太大!”刘科长总结道,语气中充满了无力感。

他们罗列的问题看似具体,却始终在一个“硬件”和“已知”的圈子里打转——材料、设备、缺失的工艺参数。每个人都显得焦头烂额,却又仿佛被无形的墙困住,找不到新的突破口。

赵四一直安静地听着,快速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偶尔抬眼观察着与会者的神情。

他注意到,被安排在角落位置的邵氏父子始终沉默着。老邵工低垂着眼睑,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划动,他儿子小邵则几次欲言又止,但看到父亲的态度,又都把话咽了回去。

李副厂长看到赵四一直没发言,便客气地问:“赵明同志,听了大家的介绍,您有什么看法或者指示?”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赵四身上。刘科长的眼神里带着一丝审视,似乎想看看这个“外行”能说出什么来。

赵四合上笔记本,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最后落在邵工身上片刻,才缓缓开口:“李厂长,各位同志,我不是电子管专家,对具体工艺细节了解不深。”

“但我刚才听下来,大家集中攻坚的方向,似乎都在材料提纯、设备精度和工艺参数的复现上。”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语气转为一种探讨式的谨慎:“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或许是个外行的瞎想,想请教一下各位专家。”

他身体微微前倾,声音清晰而稳定:“我们是否系统地检测过,在整个生产环境,乃至厂区周边的大气环境中,是否存在某些极微量的、但却可能对阴极涂层制备产生‘毒化’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