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章

第126章 第一把火:打造“工业母机之母”(3)

说,“赵组长,你这个思路太关键了!我们马上组织人手,成立精密测量组,就按这个方向攻关!”

“对!光学部分我们可以联合长春光机所!电路部分找清华无线电系!”另一位专家立刻补充。

最大的技术瓶颈找到了突破方向,会议气氛瞬间扭转。

之前的疑虑和畏难情绪被强烈的求知欲和挑战欲所取代。

一个个技术小组迅速认领任务,分工协作的框架快速搭建起来。

在随后的日子里,赵四穿梭于各个攻关小组之间。

他并不直接提供具体的图纸,而是凭借系统赋予的深厚理论功底和远超时代的目光,在关键节点上提出方向性的建议,引导专家们避开歧路,直扑核心。

当精密主轴小组为轴承预紧力调整精度苦恼时,他提示可以借鉴航空航天领域的高精度微量进给机构原理;

当数控小组为伺服电机抖动问题困扰时,他建议重点关注电源纹波抑制和接地可靠性;

当测量组为空气折射率补偿模型争论不休时,他提供了一个简洁实用的温湿度气压综合补偿公式的思路

他的每一次点拨,都恰到好处,仿佛一位经验极其丰富、知识渊博的大师,总能在迷雾中指出现实可行的路径。

很快,“有问题,找赵组长讨论一下”成了各小组专家的习惯。

赵四以其卓越的技术洞察力和务实高效的风格,彻底赢得了这支顶尖团队的尊重和信任。

巨大的旧厂房里,日夜灯火通明。

计算稿纸堆积如山,机床加工声、电路调试声、激烈讨论声此起彼伏。

一场围绕“工业母机之母”的攻坚战,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协作力度,全面打响。

赵四站在嘈杂的车间里,看着忙碌而专注的专家们,心中充满了紧迫感和使命感。

这只是“盘古计划”的第一把火,必须烧得旺,烧得亮,才能为后续更宏大的布局,开辟出坚实的道路。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章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