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可以交给上海那个微电子学组,他们有一定的半导体器件基础,正好借此机会向实用化的电子设备制造迈出一步。
天光渐亮,窗外传来早起工人的脚步声和洗漱声。
赵四将桌面上散落的图纸仔细整理好,草案首页右上角郑重地写上了"盘古计划-901工程-硬线数控系统方案(初稿)"字样,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和日期。
他准备上午先召集王永革、陈继业等核心骨干,向他们详细讲解方案思路,统一思想,明确机械接口改造和电气安装的分工。
下午,就要向北京和上海那两个微电子学组发出紧急会议通知,召开一次关键的技术协调会,将设计要求和元件清单下达下去。
时间不等人,硬线数控的攻关,必须立刻启动。
他推开办公室的门,清晨略带凉意的新鲜空气涌入,让他精神一振。
新的战斗,即将打响。
而这一次,他手中握有的,不再仅仅是模糊的方向和勇气,更有一份清晰可见、触手可及的,凝结了未来智慧与当下实干精神的"技术路线图"。
走廊尽头,食堂已经亮起了灯,传来碗筷碰撞的声响,新的一天,在紧张而充满希望的节奏中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