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68章帝国巅峰:木正居的“物理”飞升(1)

“父皇。”

朱棣不知何时走到了朱元璋身边,低声道:“儿臣觉得,这木正居或许真是上天派来辅佐我大明的。”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没有反驳。

他只是长长地叹了口气:“老四啊,你这‘哥们儿’,咱是真服了。”

“以后若是真见了他,你替咱多敬他几杯酒。”

朱棣重重点头:“儿臣遵旨!”

就在这时,天幕突然再次亮起。

汉王与赵王的“海外就藩”,如同一场极其高明的政治魔术,将一场迫在眉睫的内战,转化为了大明向外扩张的动力。

永乐落幕,洪熙登场。

大明这艘巨轮,在木正居的掌舵下,平稳地驶入了另一个黄金时代——洪熙之治。

天幕画面流转,展示出一幅幅令人目眩神迷的盛世图景。

那并非单纯疆域的扩张,而是一种从骨子里透出的自信与富足。

百姓家中常备精米白面,商队络绎不绝于途,学堂里书声琅琅,连田间地头的老农,都能随口拽两句木文正公集里的道理。

然而,就在所有人以为木正居会继续挥舞他那根“上帝之鞭”,将大明的疆域推向极致时,他却突然踩下了刹车。

洪熙年间中期,大明国力达到鼎盛。但首辅木正居却连下十八道辅谕,严禁边军再向西、向北推进哪怕一寸。

朝野不解,甚至有人上书弹劾其“暮气沉沉”、“丧失进取之心”。

殊不知,这位老人早已看透了这个时代的“极壁”。

天幕上,出现了一张巨大的大明疆域图。

从安西省(中亚)到京师,快马加鞭,急报也需走上一个月。

若遇风雪,甚至要两三个月。

疆域太大,政令不通,这是古代帝国崩溃的根源。

木正居比谁都清楚,在没有蒸汽机和电报的时代,如今的大明,已经触摸到了农业文明所能控制的疆域极限。

再打下去,打下来的就不是疆土,而是沉重的包袱和未来的动乱之源。

奉天殿前,朱元璋看着那张巨大的地图,若有所思。

他打了一辈子仗,深知“打江山易,守江山难”的道理。

木正居能在这个时候收手,这份清醒,比百战百胜更难得。

意识到“物理极限”锁死了大明上限的木正居,做出了一个再次震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