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章

第24章 更换宰相(3)

岗位上换上了比较得力的人才。

李纯也想过进行更大幅度的调换人事变动,但是朝中人才不多,很多机制还没理顺,他计划等时机成熟以后再进行大规模的调整。

元和二年初,完成朝廷的人事调整后,李纯开始系统的考虑解决藩镇的问题。唐朝的藩镇问题始于唐玄宗,以安史之乱为标志,对唐朝的国力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唐代宗、唐肃宗时期,虽然花费极大的代价平定了安史之乱,但为了图省事,没有从制度上进行改变,后面的几个皇帝甚至把藩镇的制度固定化,导致藩镇问题愈发严重。

从全国来看,藩镇问题最为严重的是安史之乱的策源地河北地区,河北存在卢龙、昭义、成德、魏博、横海五个藩镇。

其中卢龙辖以幽州为中心的7个州,拥兵6万左右,实力最强;成德有6个州、魏博有5个州,各自拥兵4万左右,实力次之;昭义、横海各自有3个州,拥兵2万,相对较弱。

河北五个节度使,成德的王士真、魏博田季安独立的倾向最强,兵权、财权、人事权全部抓在自己手里,基本不鸟朝廷。

卢龙的刘济虽然实力更强,但是态度稍好,面上还算给朝廷面子,偶尔给朝廷交点赋税,其他权力也是紧紧抓在自己手里。

昭义的张茂昭虽然处于半独立状态,但是对朝廷的态度比较好,不仅每年上交一定的赋税,而且听从朝廷的派遣。

横海的程执恭,属于朝廷任命的节度使,虽然有点小心思,但基本服从朝廷的命令。

在河南,也有两个独立性较强的节度使,一是在东部的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此人趁顺宗生病的机会,从哥哥李师古那里接过节度使的位置,拥兵六万,野心勃勃;二是在淮西一带的吴少阳,拥兵四万左右,离洛阳比较近,对朝廷威胁最大。

在江南,有朝廷任命的镇海节度使李锜,管辖六个州,拥兵三万。李锜本是朝廷任命的节度使,和那些父子兄弟相承的藩镇并不相同,但是他任镇海节度使多年,逐渐有了异心。

由于他下辖的六个州的刺史都是朝廷任命的,跟他并不齐心,而且江南兵的战斗力不如北方兵,所以实力不算强。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章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