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朝廷出力。”
李愬说:“陛下雄才大略,在东线已经彻底击败吐蕃,我这次带兵前来,就是扫除西域的吐蕃残余势力,后面朝廷还会出兵打击回鹘,以后伊州可以实现长治久安。既然文举兄倾心朝廷,我就代朝廷委任你为伊州刺史,你把伊州组织起来,作为我们西征部队的后方基地。”
张文举说:“作为汉人,配合朝廷稳定西域,本就是分内之责,我一定会筹集粮秣,保障大军的行动。”
张元甫说:“大军远征,运输困难,所带粮草不多,真是要劳烦文举兄帮我们准备一些,我们也呆不久,过几天就会西进高昌。”
唐军在伊州休整三天,补充了粮草后,向高昌(今吐鲁番)进发。
高昌又称西州,位于天山以南的一个盆地里,也属于沙漠绿洲小国,吐蕃占领此地后,扶持原高昌王族麴氏建立傀儡政权。唐军到达后,吐蕃稍作抵抗便向焉耆撤去,高昌麴氏本就是小国,属于墙头草,顺势投降唐军。
李愬认为,高昌国内也有一些汉人,麴氏政权对中原王朝还算和善,没必要废除,于是委任高昌王麴达利为西州刺史,要求其效忠于唐朝,并提供唐军的后勤物资。
伊州、高昌两地离中原相对较近,以前有不少汉人逃亡过去,所以对待中原政权相对友善,但是继续往西,形势就没有那么好了。
李愬率军从高昌往西南行军,进入焉耆(今新疆焉耆)境内。焉耆国民风彪悍,喜欢抢掠,看到唐军后并未臣服,反而多次联合吐蕃人偷袭唐军。李愬大怒,见到焉耆军队就是一阵猛射,大举猛攻,一直打到焉耆城下。
唐军到焉耆城外驻扎后,焉耆和吐蕃军队居然乘夜偷袭唐军,令唐军蒙受一些损失,李纯和张元甫都怒了,打退焉耆人以后,第二天架起大炮、***对着焉耆城就是连续的猛轰。
焉耆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猛烈的炮火,被打傻了,被炸的抱头鼠窜,难以抵挡,吐蕃人看到形势不利,立即向西逃窜,往龟兹退去。
唐军第一天轰了一天,第二天就从轰开的城墙冲进去,遇到敢于抵抗的焉耆军队就射杀,一直冲到焉耆王宫,捉住其国王及其他王族。
李愬觉得,一个小国居然也敢跟唐军对抗,不杀一儆百,西域其他各国就不知道敬畏,唐军经过简单审问后,将焉耆国王和其他几十个主张抵抗唐军的大臣和将领全部斩首。
李愬率军在焉耆多待了几天,彻底清除焉耆的反唐势力,扶持一个亲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