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90章 纳娶新妃(1)

第一种以武元衡和崔群为首的多数大臣,支持立嫡,也就是支持郭贵妃的儿子李宥,认为立嫡是历朝册立太子最先考虑的因素,郭贵妃又是功臣郭子仪的后人,身份尊贵,李宁去世后,李宥已经22岁,早已成年,是立太子的不二人选。

第二种,是以李绛为首的少数大臣,主张立长,也就是支持李纯的次子、刘嫔所生的李恽,他们认为,立长也是历朝立太子的重要因素,长子李宁去世,理应次子补上,立李恽更合适。

就这两种意见,朝臣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崔群是立嫡的坚定支持者,他率先反击立长派。崔群认为,立嫡是册立太子公认的的首要因素,李宁去世后,李宥是太子最合适的人选,而且李恽又不是长子,其母刘嫔出身低微,李恽仅比李宥大一岁,才智平庸,不适合立为太子。

武元衡这次倒不激进了,可能是不太想卷进皇家的事务,但是在内心上认可崔群的意见,在公开场合一直支持他。

其他大臣,如司法部尚书曾文正、礼事部尚书权德舆、人事部尚书韩愈、工商部尚书程异、外事部尚书元稹等大多数人都支持这个意见,认为立李宥为太子最合适。

李绛作为立长派的领头人,也是毫不示弱,立即展开反击。李绛认为,长子李宁去世,李恽就是在世的皇帝诸子中的长子,立太子无可厚非,而且李宥不够上进,为人轻佻,不适合立为太子。

但是支持李绛的,只有审判院正使陈达封和少量的中低级官员,难以形成气候。

从李纯的角度来说,两个儿子都不看好,老二李恽虽然老实,但是才能平庸,老三李宥,除了身份尊贵,才能很一般,虽然比老二活泼一些,但是偏爱玩,上进心不强,也是不够让人满意。

但是在众多儿子中,只有这两个过了二十,其他的都只有十几岁、几岁,更难以纳入考虑范围。

李纯只能是在这两个成年儿子中,矮子里面拔将军,反复衡量。撇开其他因素,李纯稍微偏向老二李恽,虽然才能一般,但是还算老实,至少不会惹出什么篓子,以后找几个贤臣辅佐,也能做一个普通点的皇帝。

老三李宥确实有点轻浮,爱打马球,没有一个帝王的样子,但是爱玩又不算大错,再说他也没有惹过什么篓子,也没有其他大的缺点,也不好直接否定他。

朝臣两派争论了一个多月,立嫡派始终占据上风,代表了大臣们的主流意见,立长派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李纯身上。

李纯又考虑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