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94章 货币改革(2)

虽然铸币成本下降了,间接帮朝廷增加了收入,但是也起到了很差的示范作用,民间不法之徒继续大量私铸仿制钱币。

早期的开元通宝,成色足、含铜量高,很多百姓不舍得使用,藏在手里,都是拿那些劣质货币出来使用,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

还有的百姓,喜欢占小便宜,把钱币周边的铜铁磨下来,积少成多,作为金属卖掉,造成了很多磨损的钱币。

久而久之,民间私铸钱币屡禁不止,市场上的劣币越来越多,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李纯认为“己不正,何以正人”,财税部自己都在钱币中掺假,表面上给朝廷增加了收入,实际上破坏了朝廷的信誉,哪里还有底气去治理民间的非法铸币活动?

国家要增加收入,靠的是搞活经济,以合法的形式征收赋税,搞这种取巧的行为只能是因小失大,破坏国家的金融秩序。

李纯认为,朝廷必须要进行大规模的货币整顿,重新铸造成色足的新币,作为市场流通的主要货币。同时,当前的劣币泛滥还有一个副作用就是货币贬值,间接引发了通货膨胀,铸造新币时必须把币值和实物锚定起来。

唐朝最重要的实物莫过于粮食,粮食中最重要的就是大米,大米是全国最重要的主食,是良好的锚定物。

目前的一文钱可以购买一斤二两的大米,但是目前的货币含铁量高,如果全部用铜铸造,可以按照两斤大米的价值铸造,以后长期锚定。

当时只有开元通宝一种货币,买小的东西不方便,买很多东西就需要带很多货币,可以在开元通宝的基础上,再铸造制钱和元和通宝。

开元通宝用铜铸造,制钱用铁铸造,元和通宝用银铸造,一枚开元通宝是一文,一枚制钱为一角,一枚元和通宝为十文,都是十个进位。

这样,区分大小不同的货币,买小东西就用制钱,一般的东西用开元通宝,买贵重的东西用元和通宝。一千文仍为一贯,更大的金额可以用标准重量的银锭、金锭,方便大宗货物的交易。

为了堵住私铸钱币的牟利空间,朝廷铸币时,用钱币价值八成的金属来铸造该面值的钱币,加上一成的铸造成本,朝廷铸币时实际上只能赚一成的利润。

也就是说,铸造一枚开元通宝使用的铜价值量必须等于一斤六两的大米,严禁再有弄虚作假。

另一方面,朝廷对民间私铸钱币的行为进行严格打击,只要查处发现,轻则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