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周围的土著人。
一来二往,这些土著人发现唐人也没有太多的恶意,就逐渐与宿务的唐人交往起来,有时候互相换一些东西,有时候就是跑来看看热闹。
人多了,就形成了一个集市,唐人和土著人可以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换取物品,后面土著人也逐步接收了唐朝的钱币。有些土著人发现唐人种地、捕鱼都比他们更厉害,原来是工具更好、技术也更好,所以都纷纷过来学习效仿。
土著人非常喜欢唐人的铁器和工具,觉得非常好用,经常拿他们的土特产来换,用久了也熟练了,土著人的捕鱼、种地水平也逐渐提高了。
襄人优待政策的第一年,效果很好,宿务岛吸引了近一万骆瓯人过来,宿务城也建成了,有个地方机构的样子。苏禄郡辖区内其他各领,也仿效郡里的做法,派人回乡接了不少骆瓯人过来,全郡来了两三万骆瓯人。
冯庆业中间还来苏禄郡考察了一番,觉得汪雨廷确实能干,花了一年的时间,就把一个蛮荒之地改变了面貌。冯庆业认为吸引襄人来夷人地区的开发目的已经达到,五年的免税期太长,如果继续实行下去,其他郡就会有意见,就想停止这个试点,也就是后面再来的襄人,不再享受五年免税的优惠。
汪雨廷认为,苏禄虽然改善了一些,但是仍然较为落后,如果停止优惠政策,很多襄人就不来了,所以还想继续争取。冯庆业觉得一下子彻底停掉,跨度也有点大,就决定再试点一年,但是第二年再来的襄人,免税期只有三年。
第二年,汪雨廷也拿不出那么多空余的公职给那些退役的襄兵,有些在发了退役金后,只能免费分一些土地,加上政策力度减弱,吸引的力度不如以前,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持续有些襄人过来。
当地的土著人跟唐人的融合越来越好,生产技术也提高很多,汪雨廷刚开始让他们以部落为单位缴纳一些贡赋,打算等夷人发展的更好些,再正式征收赋税。
冯庆业看到符真路可以增加三个郡,觉得巽他路面积更大,岛屿众多,也需要增加几个郡来提高治理效果。
冯庆业和其他几人商议以后,决定在棉兰岛中部增设廖内郡,在爪哇岛的井里汶增设万隆郡,在吕宋岛北部的达古潘增设巴士郡,在帝汶岛和马鲁古群岛一带增设安汶郡。
李纯收到巽他路的申请后,认为其意见比较合理,同意增加四个郡,同步增加四个襄人团。这样,巽他路就有了1府15郡,整个架构算是完全搭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