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
汪雨廷送出申请后,就带着属员们搭建起一些木头茅草房,先住了下来,并让几个懂得烧砖的襄人士兵,垒了一个砖窑,开始烧砖,准备以后建一些砖瓦房。其他人闲暇之余,就去捕鱼、采果子改善生活,还有人开始围地种菜、种庄稼。
等了近一个月,朝廷的批复终于下来,苏禄郡欢声一片,有几个科长、连长主动请缨,要带头回乡招募家乡的人过来。这些襄人主要来自于安桂道的廉州(今广西北海)、党州(今广西玉林)一带,汪雨廷干脆挑了二十几个人,带着三艘大船,直接开到廉州的合浦港,让他们回乡招徕人员后,再开回来。
这二十几个骆瓯人都是各地的代表人物,还带着其他骆瓯人的信件回去,到了合浦港以后,就纷纷回到自己的家乡,将同乡人的信件给他们的亲人。
这些骆瓯人不仅动员自己的家属、族人,还动员其他同乡也去苏禄发展,那些骆瓯公职人员和襄人团的家属和族人大部分愿意第一批过去,其他人则心存观望,准备后面看形势再决定是否过去。
那些愿意去苏禄郡的襄人,有的把自己的地卖掉,有的则是先委托给亲友照看,然后带着大包小包的随身物品,先后到合浦码头聚集。
大概花了一个月,终于装满三船人,船队起锚返回宿务岛。汪雨廷看到第一次运来了五六百人,感觉非常高兴,当即给这些人分配土地,并号召其他人帮他们建房。第一批成功后,又有其他襄人报名,要求回乡招募家属和同乡过来,这次汪雨廷派了5艘船。
随着源源不断的襄人到来,宿务岛逐渐热闹起来,大家忙着建房、开荒、打渔,忙的是不亦乐乎。
苏禄郡虽然荒蛮,但是朝廷拨付了不少开发的资金,汪雨廷拿着这些钱,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是个郡,就应该有个城,汪雨廷就组织人员开始建城,既然城在宿务岛上,干脆就叫宿务城。
初期来宿务的襄人们,襄人团占了大多数,为了稳定这些襄兵,汪雨廷在第一批襄兵退役时,凡是愿意留下来的,全部招为公职人员。
公职人员毕竟是铁饭碗,待遇不错,绝大部分人当然愿意留下来,这些人留下来后,自然又赶紧回乡将家属接过来,甚至动员一些族人一起过来,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刚开始,岛上的土著人比较畏惧唐朝来的人,不敢靠近,只敢远远观望。汪雨廷觉得自己刚来时,就占了夷人的地盘,还把他们赶走,感觉有些不好意思,就派人送了一些食品和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