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无限可能的独特气质,仿佛一个新时代的曙光正从这里透出。
面对这严峻的人才困境与这空前的思想文化盛景,一个宏大而富有远见的计划在向拯民心中逐渐清晰、成型。
他不再仅仅将这些问题视为亟待解决的麻烦,而是看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一个打破千年思想禁锢,摒弃门户之见,融汇百家之长,培养真正能经世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栋梁之才的机遇!
这将是护国军乃至未来华夏新生的根基。
他立即付诸行动,亲自出面,以最高统帅的身份,带着极大的诚意与谦逊,
逐一拜访接见汇聚于武昌的各学派代表人物、硕学大儒。
在顾炎武暂居的简陋书斋,他与这位心忧天下的大儒促膝长谈,深入探讨“经世致用”之学与“实地调查”对于了解民情、制定良策的极端重要性;
在王夫之临时讲学的船山书院(虽为临时设立,却已初具规模),他虚心请教“理在气中”、“道器合一”的哲学思辨,思考其对于现实变革的指导意义;
他与墨者探讨逻辑推理与守城技艺的结合,与法家学子辩论律法条文与国家治理的效率,甚至放下身段,虚心向那些被视为“奇技淫巧”的“格物匠人”请教机械原理、火器改良之道
这些学者名士,起初对这位手握重兵、传说中拥有“仙法”神兵的“向大统领”或心存疑虑,或敬而远之,担心其不过是又一个崇尚武力、轻视文教的武夫。
但经过几次开诚布公、推心置腹的深入交谈后,他们无不惊讶地发现,这位看似武人出身的统帅,其思想之开阔包容、见解之深刻独到、求知之热切诚恳,远超他们所有人的想象。
他既不盲目推崇某一家学说为唯一真理,也不轻易否定排斥任何一派的思想价值,
而是以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试图汲取各家之精华,寻找能够切实解决当下现实困境的答案与路径。
这种务实而开放的态度,深深打动了这些饱学之士。
数次这样的恳谈会之后,向拯民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正式向全城宣布:在武昌创办“经世书院”!
书院之名,便直接取自顾炎武等人所倡导的核心思想——“经世致用”,
旗帜鲜明地宣告其办学宗旨——摈弃空谈性理,培养能脚踏实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用之才,而非只会皓首穷经、空谈道德却无济于世的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