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71章铸剑育人(4)

儒。

书院下设核心机构“百家院”,彻底打破自汉武以来“独尊儒术”的思想桎梏,公开聘请各学派之优秀代表担任讲师,给予其讲学授徒、传播思想的平台。

儒家讲授修齐治平与民生经济之道;法家讲授律法制度与行政效率之术;

墨家讲授逻辑防御与工程技术之学;

道家、阴阳家讲授天文地理、医药养生之理学生入学后,需先博采众长,广泛涉猎各派思想精髓,然后根据自身志趣和特长,再选择专精方向进行深入研习。

书院首批学员,主要便是那些涌入武昌的、心怀家国的爱国书生和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抗清志士。

他们被明确告知,在此学成之后,并非为了参加旧式科举博取功名做官,而是将被直接派往护国军控制的各地州县乡村,担任推行新政、管理地方事务的基层官员。

这是一条迥异于传统的、全新的仕途之路,一条将个人抱负与国家命运、民族复兴大业紧密相连的道路。

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武昌城内外引起巨大轰动。

那些对僵化的旧科举制度深感失望、空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的年轻学子,

那些渴望真才实学、希望有所作为的志士仁人,纷纷看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新希望。

报名者云集于书院门前,人头攒动,盛况空前。

与此同时,在武昌城的另一侧,毗邻军营的一片空地上,风格迥异的新建校舍也拔地而起,门口悬挂起笔力遒劲的“武昌军官学校”牌匾。

这里的气氛,与经世书院的博雅开放、思想激荡截然不同,充满了军营特有的肃杀、纪律与严谨。

向拯民深知军队乃立身之本,亲自担任军校的总教官和校长。

他颁布严令:华夏护国军所有现役军官,从最高的统领到最基层的把总、哨官,无论过往战功如何显赫,都必须分批进入军校接受严格的轮训!

根据军官们原有的文化程度和职务高低,军校分设高级指挥班、中级战术班、初级士官班,进行针对性极强的强化训练。

军校的所有课程完全由向拯民主导设计,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兵书战策教学模式,强调实用性与系统性:

文化基础:强制所有军官,尤其是行伍出身者,必须学习基础识字、实用算术(包括弹道计算、后勤统计等)、简易地图绘制与判读。此为一切军事指挥的基础。

军事理论:深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