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号角声、喊杀声震天动地,规模远超昨日。
然而,他们首先面对的,并非高大的城墙,而是守军事先挖掘的、环绕城墙的壕沟体系!这些遵照向拯民指示挖掘的壕沟,又深又宽,里面还插着削尖的竹木签,灌入了部分运河水,形成了难以迅速逾越的障碍。
清军推动的庞大盾车、云梯,在壕沟前纷纷受阻。他们不得不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命,用沙袋、门板、甚至同伴的尸体来填平壕沟,才能靠近城墙。这个过程,暴露在城头守军猛烈的火力之下,成为了单方面的屠杀。火枪、弓箭、尤其是威力巨大的手榴弹,如同雨点般落在填壕的清军头上,造成惨重伤亡。
“快!快填!不准退!”清军督战队在后面疯狂地砍杀退缩的士兵,逼迫他们前进。鲜血染红了壕沟边的泥土,尸体几乎将部分壕沟填平。
(四)城头鏖战,生死一线
尽管付出了巨大代价,悍不畏死的清军最终还是填平了数段壕沟,将云梯再次架上了济宁城头。更加惨烈的城墙争夺战爆发了!
清军动用了所有手段:弓箭压制、火铳仰射、身披数重厚甲的“重甲死士”攀城、甚至动用了一种简陋的、可投掷的“万人敌”(大型燃烧爆炸物)
守军则依据轮换,顽强抵抗。上午值守的周昆部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在城墙西北角楼一带,清军集中了数百精锐,凭借数量优势,一度成功登城,建立了小小的立足点,城头清军的旗帜甚至短暂地插上了垛口!
“把他们打下去!”周昆眼睛赤红,亲自带着亲兵队冲杀过去。双方在狭窄的城墙上用长矛、战刀、乃至拳头牙齿进行殊死搏斗。关键时刻,预备役的掷弹兵冒着误伤的风险,将十几枚手榴弹投入登城清军最密集的地方!
“轰隆”一片巨响,硝烟弥漫,刚刚站稳脚跟的清军被炸得人仰马翻。周昆趁机率部反击,终于将这股悍敌全部歼灭,夺回了阵地,他自己左臂也被砍了一刀,深可见骨。
下午,轮到赵铁头部上阵。清军改变了策略,试图用挖掘地道的方式爆破城墙。赵铁头敏锐地发现了城墙下泥土的异常松动。
“鞑子在挖地道!听瓮队,给老子找准位置!”他怒吼道。
几名耳朵格外灵敏的“听瓮”士兵,将特制的大瓮扣在城墙根,耳朵紧贴瓮底,仔细倾听着地下传来的细微挖掘声。
“这里!就在这下面对!”一名听瓮兵猛地抬头喊道。
赵铁头立刻命令:“对准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