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大捷、鳌拜授首、多尔衮仓皇北遁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的惊雷,以惊人的速度传遍了饱经战火的神州大地。
从江南水乡到西北边塞,从巴山蜀水到齐鲁大地,无数城镇乡村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压抑了数十年的屈辱与悲愤,在这一刻化作了喜悦的泪水与重生的希望。
武昌、南京、成都、西安一座座光复的城市张灯结彩,百姓奔走相告,“华夏护国军万岁!”“向大统领万岁!”的呼声响彻云霄。
然而,在这普天同庆的时刻,战争的硝烟并未散去。
来自武昌统帅部的命令,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到了各路大将手中。
命令简洁而有力:“乘胜追击,犁庭扫穴,光复幽燕,直捣黄龙!不惜一切代价,切断满清出关之路,务必将残敌尽歼于关内!”
(一)铁流北上,兵锋所指
西线,刚刚光复山西全境的李过与覃宏武,在太原举行了简短的誓师大会。
“弟兄们!”李过声音洪亮,带着百战老将的沉稳与杀气,“鞑子的脊梁骨已经被向大统领在淮海打断了!
现在,轮到我们了!目标——北京!绝不能让一个鞑子逃出关外!”“驱逐鞑虏,光复幽燕!”
十万由猛虎营与太行雄师组成的北伐军团,如同出闸的猛虎,兵分两路,李过率主力出井陉关,攻取真定(今正定),切断山西清军北逃之路;覃宏武则率偏师沿太行山东麓北进,策应主力,并威胁保定。
东线,在济宁血战中伤亡惨重、尚未完全恢复的张大明部,奉命就地休整,守卫山东,监视运河。
而真正的东线主力,则由刚刚取得淮海大捷的向拯民与李定国亲自率领。
在补充兵员、整合部队后,近十五万华夏军最精锐的部队,如同滚滚铁流,自济宁、徐州地区沿运河两岸浩荡北进,兵锋直指沧州、天津!
与此同时,张煌言的惊涛营水师,满载着后续兵员和巨量补给,再次扬帆起航,沿海路北上,目标直指渤海湾,准备封锁大沽口,切断清军从海路逃窜的可能,并伺机配合陆军登陆作战。
一张北起长城,南至黄河,西连太行,东贯渤海的巨大包围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向着北京——这座满清统治了二十余年的巢穴,狠狠收拢!
(二)血战雄关,锁钥喋血
满清朝廷深知,一旦出关之路被断,他们将彻底失去退路,面临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