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担任中层官吏的旧识,辗转递上了数额惊人的银票,希望能“打点”一下主持调查的官员,至少,能让自己有机会当面陈情,或者将案件的调查引向“失察”、“管理不善”而非“叛国通敌”的方向。
起初,那位旧识收下了银两,暗示事情或有转圜余地,让苏文翰稍安勿躁。这微弱的光芒,让身处绝境的苏文翰抓住了一根稻草,心中燃起一丝希望。
然而,这希望不过是猎人布下的诱饵。
数日后,苏文翰被传唤至苏州府衙大堂问话。他心中忐忑,却还强自镇定,准备应对关于贡缎和漕运的质询。大堂之上,气氛肃杀,主审官并非苏州本地官员,而是由刑部直接派来的一位面容冷峻的郎中,旁边还坐着一位面无表情的皇城司代表。
询问开始时,还围绕着货物查验、船队管理等问题。苏文翰一一作答,竭力辩白,声称自家绝无可能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必是遭人陷害。
就在他以为审讯将按此流程进行时,那位刑部郎中突然话锋一转,从案几之下拿出一个熟悉的锦囊,“啪”地一声扔在苏文翰面前,声音冰冷如铁:
“苏文翰!你看此物,可还认得?!”
苏文翰定睛一看,正是他前几日托人送出去打点的那包银票!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浑身血液仿佛都凝固了。
“大胆苏文翰!”郎中厉声喝道,声震屋瓦,“你犯下欺君、通敌之滔天大罪,证据确凿,不思悔改,竟还敢公然行贿朝廷命官,妄图混淆视听,逃脱罪责!简直是目无王法,罪加一等!”
“我我”苏文翰张口结舌,大脑一片空白。他这才明白,自己不仅落入了陷阱,就连这最后的挣扎,也早已在对方的算计之中,成了坐实他罪名的又一铁证!那所谓的“旧识”,恐怕早已倒戈,或者本就是对方安排好的棋子!
“人赃并获,你还有何话说?!”皇城司的代表阴恻恻地开口,“通敌叛国,贿赂官员,两罪并罚,按律当斩!”
最终,在“确凿”的物证(残次贡缎、藏匿的军械、密信)和“清晰”的人证(那位“正直”的受贿官员出面指证)面前,苏文翰的所有辩白都显得苍白无力。尽管考虑到苏家在江南的影响力,为避免引起更大的动荡,刑部并未当场判处极刑,但通敌罪与贿赂朝廷命官罪这两项足以抄家灭族的大罪,已然像两道沉重的枷锁,牢牢地铐在了他的身上。
曾经富甲一方、声名显赫的“苏半城”家主苏文翰,如今已沦为身穿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