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明第十六行省!大开发!(4)

否则,开垦出来,也是给别人作嫁衣裳。

贫民只能去租种地主的田地,而不能通过垦荒获得属于自己的田地。

可如果荒地本身就是从朝廷手中购买的呢?

地契明确,权利归属明确,那便谁也抢不走了!

朱允熥还设置了购买上限,一名壮年男子,最多只能购买一千亩的荒地,且购买之后,必须在三年内完成垦荒。

否则,荒地又要收归朝廷。

至于连一两银子都拿不出来的穷光蛋,看似他们无法购地,但其实有很简单的解决办法。

购得荒地的人,仅靠自己一个人是很难垦荒的,必然需要雇佣人力。

穷光蛋可以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获得报酬来获取银子了。

前来东夷拓荒的移民,必定是身强体壮之人,再加上垦荒需求旺盛,劳动力价格还会走高,赚一两银子不困难。

退一万步,官府也会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诸如铺设道路等。

他们也可以通过在官府手中做工,来赚取银子。

第三个原因,则是土地权归属明确,减少移民者彼此之间的纠纷,也减少移民与土著之间的纷争。

若是任由移民去开垦荒地,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必然会去开垦土著部落原来占据的土地,由此引发矛盾和冲突。

由朝廷划定荒地,移民再购买,便能避免这个大麻烦。

除此之外,还能使垦荒的规模受到官府的控制,不至于将林地尽毁,将生态环境完全破坏。

当然,垦荒的土地,虽有开垦时限,却未来十年也不用交一分钱的税赋。

至于后续进一步的经商贸易,朱允熥相信,这些都会随着移民的到来,两岸交往变得密切频繁而变成顺理成章之事。

为了加快实现这一目标,他还宣布在东夷和福建之间,开通固定的渡船。

除非遇上大风大浪,不适宜通航的天气,否则,每天人员物资皆往来不息。

对于东夷的管理,姚广孝和杨士奇都提议设府。

然而,朱允熥深思熟虑后,决定采取设立行省。

以此彰显朝廷对该地的无上重视。

并巧妙提升赴任官员的职级,解决一个历史性的难题。

与无家可归的流民和一无所有的贫民不一样,官员们对于远赴边疆任职,素来都是非常抵制的。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