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还未散尽,常州城外的校场上已挤满了人。赵玥身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素色襦裙,腰间系着父皇御赐的白玉佩,手中握着那柄陈烈留下的“靖难剑”,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目光扫过台下密密麻麻的人群——有面黄肌瘦的流民,有衣衫褴褛的散兵,还有手持农具的百姓,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期待与忐忑,像等待春雨的禾苗,渴望着一丝希望。
“乡亲们,弟兄们!”赵玥的声音清亮,透过清晨的薄雾,传遍校场的每一个角落,“我是大宋荣德公主赵玥。建炎三年,金兵破我建康,屠我百姓,父皇母后以身殉国,大宋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今天,我站在这里,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那些死在金兵屠刀下的亲人,是为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为了‘复宋雪耻’这四个字!”
她举起手中的“靖难剑”,剑尖指向天空,阳光透过剑刃,折射出耀眼的光芒:“这柄剑,曾斩杀过无数金兵,曾守护过淮河的百姓。今天,我以大宋公主的名义,以‘复宋雪耻’为号,招募天下义士!凡是愿意跟我一起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人,无论你是流民、是散兵,还是普通百姓,我们都欢迎你!我们不要钱财,不要爵位,只要一颗爱国之心,只要一份保家卫国的勇气!”
台下一片寂静,只有风吹过旗帜的“猎猎”声。一个穿着破旧铠甲的散兵站了出来,他约莫三十岁左右,脸上带着一道长长的刀疤,声音沙哑地问道:“公主殿下,我们跟着您,能打赢金兵吗?我们打了这么多次仗,输了这么多次,很多弟兄都死了,我们怕了”
他的话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台下顿时响起了窃窃私语。赵玥看着他,眼神坚定而温和:“这位弟兄,我知道你们怕了,我也怕过。建康城破时,我躲在芦苇荡的寒水里,看着金兵屠杀百姓,看着我的父皇母后死去,我也怕过。可我更怕的是,我们就这样放弃,让金兵在我们的土地上为所欲为,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做金兵的奴隶!”
她走下高台,走到那个散兵面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弟兄们,我们不是孤军奋战!陈烈将军,当年以三千骑兵击溃两万金兵的英雄,已经重新出山,他的旧部正在赶来的路上;岳将军、韩世忠将军,也在各地抗击金兵,他们都是我们的后盾!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把金兵赶出大宋,就一定能报仇雪恨!”
那个散兵看着赵玥眼中的坚定,又看了看她手中的“靖难剑”,忽然跪倒在地,声音哽咽:“殿下,末将王虎,原是禁军的一名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