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98. 借名义招揽人才(4)

与谋略人才能够发表见解,参与抗金策略与地方治理的制定,增强他们的归属感与参与感。

随着人才的不断涌入,宣城的实力迅速提升:

军事方面:军队新增了五百余名精锐士兵,水师战船增加到三十艘,还改良了投石机、火箭等武器,战斗力大幅增强;

行政方面:完善了粮仓管理、赋税征收、流民安置等制度,地方政务处理效率显著提高,百姓满意度大幅提升;

技术方面:兵器制造效率提高了三成,战船建造周期缩短了一半,还生产出了更耐用的铠甲与更高效的农具;

医疗方面:建立了五处军医院与十处民间医馆,培训了两百余名医护人员,士兵与百姓的伤病治愈率大幅提高;

谋略方面:制定了更完善的抗金防御计划,绘制了详细的江南水系与地形地图,还建立了覆盖周边各州府的情报网络,能够及时掌握金军动向。

消息传到临安,韩世忠等主战派大臣纷纷上奏,称赞赵玥“善用人才,实为抗金之栋梁”,恳请朝廷给予更多支持;秦桧等主和派大臣虽心中不满,却也无法否认宣城人才济济、实力大增的事实,只能默认赵玥的招募举措。

宋高宗得知后,也对赵玥的做法表示认可,下旨赏赐宣城粮食五千石、铁矿一千斤,用于支持人才培养与抗金防务,并允许赵玥“可自主选拔人才,报朝廷备案即可”,进一步扩大了她的人才选拔权。

宣和五年三月,赵玥在府衙内举行了一场“人才就职仪式”,两百余名新招募的人才身着统一的制服,整齐地站在广场上。赵玥身着银甲,站在高台上,目光扫过人群,声音洪亮而坚定:“诸位同仁,你们放弃安逸的生活,不远千里来到宣城,为的是抗金报国,为的是守护家园。我赵玥在此承诺,定不会辜负你们的信任,会为你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与你们一同并肩作战,直到将金军彻底赶出大宋疆土!”

广场上响起整齐的欢呼声,“抗金必胜”的口号响彻云霄。苏文、周铁山、陈老根、柳清瑶等新任职的人才,看着身边志同道合的伙伴,感受着这份激昂的氛围,心中充满了斗志——他们知道,自己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一条能为国家、为百姓贡献力量的道路。

仪式结束后,赵玥留下苏文与几名谋士,商议下一步的抗金计划。苏文提出:“防御使,如今我们人才充足,兵力增强,可主动出击,收复被金军占领的濠州、泗州等地,扩大抗金根据地。”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