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靠黑镜头等书身家千万。2001年他投资让杨黎做灿烂,采访我之后,带我去办公室见了万夏,他仍然长发飘飘令我颇感亲切,虽然我己于十年前初入商海第一天就挥刀剪去了一头长发,但那始终是我的隐痛和心结。记得在“1986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25周年纪念时发给中国诗歌流派网的贺电中我曾写过类似的一句话:愿以现在的一切一切去换取八十年代那一头自由的长发!
、打太极、最后炼丹成仙
终于在2023年末退休隐居蓝城后在妻女的勉强认可下留起长发,实现夙愿,再圆青春梦!
最后见的是当年大学生诗派的发起人和领袖,与我同时号称第三代双枪将(诗歌和评论)的尚仲敏。那时他还在电力学校做教师,杂乱宿舍中的他一副散淡而落魄的书生模样。
仲敏,号称中国口语诗大手,80年代就写过惊艳一时的卡尔.马克思、。经商多年,一直再写,而且越来越炉火纯青,点石成金。
第二天下午二点多到达青城山下,30年前的山门还沒有当下的诸多酒店和饭店及林荫大路和木栈道,显得有些荒芜。买票进门,我俩沿着森郁寂谧的的山路快步向上攀登,那时游客也沒有现在这么熙攘,沿途是叫卖各种工艺品、水果和小吃的摊位和店铺,偶尔有坐滑竿的游人擦身而过。走了一阵到了那泓上山必经的月泉湖,抽支烟等渡船继续登船前行。那个年代尚没修索道,接着步行爬山,半坡拐弯处还在一座草棚中每人喝了一碗菜粥,也借此消消汗。到达上清宫,门前的一座石灰色的照壁上写着一个大大的苍劲的赭红色“道”字。让我人不由想起诸多道字洐生词:道可道非常道,道法自然,大道无为,道古仙风
抵达最后一站老君阁,门口坐着一位似睡似醒的老妪怀里抱着一只黑白相间的大猫,眼中射出一道幽光。那时还没有建成现在这座红色嵯峨的老君塔,峰顶是一片绿油油的茶田,一位清瘦白髯的老道坐在一方木色的茶桌前悠悠地品茶。我向师父讨了杯茶,和刘辉各抽了一支万宝路香烟,望着雾气缭绕的起伏的群山恍若仙境,心中闪现平生从未出现过的清静一一“万派随它去群山向我来”
之前青城山还是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上看过,尤其那个反派邪教人物青城派掌门余沧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未想到此次神奇的青城山之旅竟让我邂逅了当时的青城山武术总教练,青城派第36任掌门刘绥滨先生,并有幸于2015拜他为师。自此与师父重续前缘,时常论道并坚持习练青城太极,身心俱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