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四十七章:诗与生存生活,诗人与工作及商业(10)

商培训办首席专家、第一金橙房地产咨询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80年代活跃于校园的先锋诗人,和诗友一起出过一本北方没有上帝的诗集。

朱凌波的诗

最后一个冬季节选

深渊的过去恶梦般晃来晃去自由的幽灵逃亡囚禁或罹难大雪封门的日子坐在那炉火旁追忆回想默默地埋葬激情和激情的工具洁白的布条封闭四面的窗帘仅仅保留一袋夏天的蔬菜和粮食椅子床和香烟陪伴生命的最后一个冬季没有遗言一切都将在某个夜晚与烛光一同消失

80年代的这一批诗人中,朱凌波现在的生活几乎和诗歌无关。投身商界将近二十载,几乎很少写诗,也和诗界没有什么联系,就像朱凌波所说的,我的愿望并不是成为一个诗人,而是一个实业家或政治家。

那么难道朱凌波的商业真的和诗无关吗?其实不然,朱凌波说正是诗歌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终极价值,让他在屡战屡败的境地下屡败屡战,一直坚持到现在。

诗人朱凌波自称“屡败屡战”的职业生涯足够跌宕起伏,是我们这个激烈变化的时代的缩微心灵档案。

大学时代的朱凌波学的就是金融专业,毕业后在银行工作了三年。后来他放弃了这个当时被认为最好的职业,到黑龙江当地一家党报当了记者。朱凌波的想法很简单,“我就是想写点东西。”

不过很快,朱凌波就发现了诗意在现实面前的艰难,很多人往往为了一套房就被束缚,而商界则真实的多,可以实现很多的愿望。

在朱凌波的印象中,最艰难的记忆则是1991年的卫益行事件。在这件被定性为“建国以来最大的金融诈骗案”中,担任行政副总的朱凌波也受到了调查,这是朱凌波职业生涯中的冬季,如果走极端,会被社会遗弃,如果完全投入市场,则会泯灭自己的理想。

可以说是诗歌支撑着朱凌波走过了这段最艰难的日子,并将其打造成了生活中的硬汉。在诗人朱凌波眼中,狂风暴雨也可以是很诗意的。英雄主义不仅帮助朱凌波度过了商业生涯中的最后一个冬季,也是他源源不断的创意的来源。

从1989年开始,朱凌波开始弃诗下海。他曾经是那么锐利的诗人,能写能评,被称为“双枪将”,如今“双枪将”似乎成了他两重身份的注解地产商和诗人。下海后的朱凌波涉足过贸易实业、广告传媒、金融投资和房地产等多种行业,最后选择了做咨询。现在朱凌波印着清华大学logo的名片上,写着“国际商业地产运营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