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creo”“国际商业地产研究中心”两大头衔。
默默:将“诗意栖居”引入地产界
默默,原名朱伟国,1985年与孟浪等人创立“海上”诗群,有诗作收入后朦胧诗全集。第三代“撒娇派”诗歌代表人物,1992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诗人。4年后,跨入房地产,为上海房产界“怪才”。
默默的诗
永远不长大多好节选
要是还是一个孩子多好永远不长大多好可以向和蔼的警察口吃地解释并没有迷路可以和布娃娃接吻到处撒尿可以怕打针怕日光灯熄灭屋里漆黑怕雨水溅湿心爱的皮鞋
在人性化成为一个很大的卖点的今天,房地产界宣传的最多的一个理念就是“诗意地栖居”,不管是“向湖而居,还是关于天堂的建造,无非都是居住的诗意化。不过也许很少有人会知道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房地产商人叫朱伟国,笔名默默。
关于诗人下海,默默有过这样一段既无奈又现实的评论:“经济不独立,人格就不可能独立,精神更不可能独立,那还谈什么诗歌?”
1991年,默默经历了一次大的变故,这次变故使他失去了工作,走在马路上,他发现自己除了诗歌一无所有,但诗歌又不能当饭吃,于是就下海,尝遍了世态炎凉,将所有的创作冲动都压了下去。当生活遭遇理想,连鲁迅都说,活着最重要,而理想通常都不是生活的全部。
其实古代的诗人们也有着为生活而奔波的无奈,而并不是那么的不食人间烟火,流传至今的许多颇为有名的墓志铭就是古代文人赚钱的一种方式。关于生活和理想,同样已混迹于商海中的李亚伟就认为,诗歌只是一种爱好,就和务农的老头喜欢闲时听戏是一样的,做为一个对生活有欲望的人来讲,经商可以实现更多的梦想。
放弃诗歌,李亚伟是洒脱的,默默却像割舍了自己的孩子一样的无奈。默默的从商之路相当顺利,虽然在初期也小有坎坷,但很快在房地产咨询顾问等方面发展起来。1996年,当上海的房产广告还在纠缠房型、价位的时候,默默大喊:人,诗意地居住!在海德格尔的“帮助”下,默默创造了造房速度赶不上卖房速度的奇迹,也从此把“品质”二字引入房地产销售之中。2000年,默默在上海首推“小户型”mycity,一个月内,500多套单身公寓被白领们“诗意地居住”,同时,“小户型”概念让无数人找到了治疗城市伤疤的良方。
“别人看我春风得意,生意越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