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月3日我如期到卫利行报到。那天的蓝城虽然海风也很冷,但不像黑龙江大雪纷飞。在温暖如春的国际酒店8层的公司写字间,女孩们身着黑色职业裙装,普通男员工都穿的是一套银灰色的金利来香港品牌的司服,扎着各式领带。在端庄的前台小姐引领下、我在总经理办公室见到了公司首席顾问丛先生。房间里摆着两组雅黑色的韩国kukbodesign办公桌,门对着的左侧靠窗有一组墨绿色的沙发和一组简洁的书柜及一套价格不菲的组合音响。公司的办公场所、设备和管理及待遇都堪与外资企业媲美甚至有过无不及。谁料到半年后我以行政副总的身份也坐进了这个如今让我颇有点紧张和压迫感的房间。
一进屋,我惊喜地看到我大学时的同窗好友廉钧!这是毕业5年后我们第一次见面,他笑着站起来一把握住我的手并用左手亲热地拍了一下我的肩头:老同学、你好啊。然后转身侧脸把我介绍给旁边一位头发蓬松微卷、长脸细眼、身着休闲装的不怒自威的高个子男士:冷波,这位是丛先生。他微微抬了抬身,和我轻握了下手,点点头让我坐在廉钧的旁边。
然后我们海阔天空地聊了一会儿天,我才了解到丛先生昨天刚才香港回来,他己是香港身份,在香港成立了公司并在蓝城开办了两家中港合资企业。虽然蓝城公司是本部,但他每年也只回来几次,一般都在香港和北京并正在筹建北京公司。这期间不断有意气风发、志得意满的公司中高层进来请示工作并一口一个“头儿”的称呼丛先生。我当时还有点不适应不太习惯,直到后来我才深入了解到他的江湖背景和几起几落的传奇发家史。
丛先生外号本本,早年混迹蓝城黑道,以脑子快出手快而驰名。每天兜里都揣本书、喜欢读书而得此绰号。八十年代、他是天津街最出名的裁鏠,那时还没有所谓的品牌服装,他靠一身精湛的手艺和社交手段结识了一批省市局三级领导的子弟并把其中一些代表人物吸收进公司。同时敏锐地抓住当时的改革开放大潮成立了带有港资味道的公司“卫利行”。利用大连独特的港口条件和东北重要的粮食资源,与泰国正大集团等国际大企业做起了粮食出口贸易并迅速做大。同时最早一批在香港成立公司拿外囯护照、并以港资和外商身份回囯办企业,不仅在大连声名鹊起,并开始向北京和上海进军,专挑北京国贸等地标性建筑进驻和合作。
公司的发展经历了三个用人阶段:初创时是江湖兄弟;发展期为官二代;第三阶段为扩张期开始广招各界社会精英,聘请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