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顾问和税务顾问。公司之所以能乘势而起并迅速崛起,得益于丛先生既能准确抓住时代脉搏与趋势,同时又能不断超越自我的出身和局限,总是异于常人超前一步。
我就是在第三个阶段加盟公司的。除了我的金融专业和文才名气外,我大学同学廉钧的背书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他当时是蓝城市建行国际业务部的骨干和重点培养对象,卫利行主要出口业务的几千万贷款就是他主管的。
半个小时后,丛先生把我第一次应聘时的信息技术部的高sir叫来让他安排我的工作。我随之就进入了三个月高强度、快融入但也是痛苦的试用期和磨合期。那时几乎天天加班,绝大多数员工还都单身,年轻气盛,激情满满。我们都吃住在office,因为是租的酒店客房,所以楼层还有专门的服务员,晚上可以加床垫子打地铺。楼下地下一层有员工食堂。最让我转型艰难的不仅是从一名自由散漫、放浪不羁的记者变为一名正规的公司职员,更让我头疼的是作息时间和着装方式包括生活习惯的全面改变。
记得第一次去公司应聘时印象特别深,那会儿我还是长发披肩,摇滚青年的打扮。ceo王总很严肃地对我说道:朱先生,对不起,勉为其难,我们这是企业,不是文艺单位,请你去把头发剪了!当时我还是蛮抵触的,头发不仅仅是头发的问题,某种意义上也是身份和尊严的象征。但既然已经下决心要脱胎换骨,迫于无奈,我主动找到蓝城最好的国营红星理发店,剃去伴随我多年的长发,第一次喷了摩丝,觉得很别扭和羞耻!
公司早晨上班都要打卡,这在1990年算是很早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了。过去我因为当记者和写诗己习惯于黑白颠倒的夜猫子生活方式,所以每天上午坐在办公桌前不断地打瞌睡,脑袋咣咣地往桌子上磕,最后同事实在看不下去了,说你到洗手间去眯一会儿吧。大概经过三个月才慢慢地调整过来。但这第一季度也是我改头换面、奋发精进和大显身手的好时机,试用期满不但顺利转正并直接晋升为人事公关部部长,反转上位之后变成本座我每天早上站在公司前台、一本正经地监督各位员工打卡了。
我的到任同时开启了公司人才晋阶的第四阶段:更高学历更年轻有为。并开创了公司社会公关、重塑企业形象和建设企业文化的新阶段。
管理的提升和业务的拓展主要从人才引进和机构设置两方面结合入手:一是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招聘优秀的学子;二是从一些对口和知名的机构挖成手和高手。我上任不久正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