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45章 课题立项(3)

到,太感谢你了,小师弟。”

看到陈师兄最后发来的那个笑脸,乔喻挺满意的。

想到今晚有人陪他熬夜,乔喻的心情便舒服多了。

几乎所有的官方申请材料都有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普通人初次接触的时候,对于那些很规范的用语,很容易就会产生畏难情绪。

因为很多东西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填写。

但对于乔喻来说显然不存在这个问题。

毕竟有田言真亲自为他讲解。或许田言真这些年亲自填写这种申请材料的机会不多,但作为基金的审核委员会成员之一,他审阅这些材料的机会可太多了。

其实乔喻填写这些资料并没花太长时间。尤其是他的履历其实很简单。

目前来说他能拿得出手的成果无非就是发表过三篇论文,以及受邀在世界代数几何大会上做过报告。

但如果考虑三篇论文就有两篇在四大顶刊上发表,以及做的是六十分钟开场报告的话,相对简单的履历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尤其是华夏国内跟国外不同,做各种帽子或者申请项目的时候,评审委员会更多的情况下只认可第一作者。

巧的是,乔喻发表的这些论文他全都是第一作者。

所以哪怕他的履历看起来挺少的,只用三分之一页就能写完。

但从含金量上可以说,已经把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履历写了几页甚至几十页的教授们都给比下去了。

毕竟数学跟计算机不一样,影响力足够大的世界级会议其实并不多,每次会议还只有一个人能受邀做开场报告

华夏现在的发展阶段又恰好是数学大国,而非数学强国。

国内纯数学研究的确相较于世界还比较落后。以至于很多人一直诟病,为什么华夏每年imo成绩一直很好,但偏偏世界级的数学奖项总是跟华夏人无缘

比如菲尔兹奖。

到目前为止,还真没有一个本土的数学家获此殊荣。

其实这个问题也很简单。目前来说数学研究的政策引导是还朝着应用向的

鼓励方向以及各种科研帽子更倾向于给那些马上就能有实际应用场景落地的那些项目。

不是没有远虑,而是华夏是真有近忧。

不管大洋彼岸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大国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但至少人家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到现在,是真有七、八十年完全无忧无虑的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