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这89个干农活的倭人,还要再分出个三六九等来。
这一下子,一个一人分两斤粮、半斤肉的简单模型,无法执行下去。
熊廷弼指令法破产,还不是分配不公,大明打下来这片地方之后,这七个城,一共加起来不到三万人,随着逐渐安宁,从出云城到长门城的丁口,快速增加到了四十四万。
人这么多,熊廷弼就两个师爷,还有一个要专管银矿,这指令就很难下达了。
算不清,算不明白,熊廷弼就不算了,直接换了玩法,那就是均田法。
只要每年交够白银,熊廷弼就是可以为所欲为,他朝令夕改,所有人都得遵从。
熊廷弼的均田法大获成功,而他的赋税也很低,三公七民,就是收成的三成要归代管所,剩下七成归民自用。
因为之前的武士、名田主们都被沉了海,均田法和税赋,都能大体按照他的规划进行,倭人管事,当然会巧立名目,但也比倭国大部分地方要强太多了,毕竟倭国的税率是:八公二民。
熊廷弼面前就有几个苦恼。
第一就是极乐教的传播,哪怕是熊廷弼严厉打击,这极乐教还是不可避免的传播进来了,因为这七城都有大量的游廓,就是倭国娼馆,娼妓,是极乐教传教的主要途径之一;
第二就是贫瘠的物质条件,实控区内能生产的东西不多,像棉布、笔墨纸砚书、绸缎、毛呢、香料、盐等等,都要仰赖大明供给,石见银山的白银,多数都换了这些东西;
熊廷弼也试过本地生产,但是成本比大明货物到港的价格还要高,最后全都是不了了之。
只要石见银山的银矿采完,实控区内的经济完全崩溃,就成了一个必然。
第三就是游民过多,自从实控区采用均田法之后,因为倭国不稳定的局势,频繁的战乱,导致无数游民想要投靠大明。
但实控区承载能力有限,虽然都是廉价劳动力,但廉价劳动力也是要吃饭的,显然实控区养不了那么多的人口,熊廷弼不得不下令,禁止游民进入。
这个时候,毛利家武士们灵机一动,就开始做起了倭奴生意,就是把这些倭国游民全部抓起来,送到长崎去。
管游民是什么人,只要按人头送到长崎,就能作为货款,换取大明货物。
实行均田法的实控区,的确成了倭国的圣地一般的存在,也确实有资格称之为圣地,这里安宁、美好、阳光普照、应有尽有、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