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370章 太子回朝,监国!(3)

家约定的时间到了。更何况太子在云南路三年多的时间,总不能一直在外面,也该回朝了。”

胡安国的神情顿时黯然。

太子回朝!

老师也要回朝!

恐怕他们这些杨门的弟子,也要跟着回朝了。

“哎”

胡安国叹息一声,开口道:“弟子这就去收拾行囊,跟着老师一起回朝。”

杨时捋着花白的胡须,开口道:“谁说了,要让你回朝,要让其他人回朝呢?这一趟,只是老夫和太子回朝,你们继续在云南路做官,继续治理地方。”

胡安国顿时眼前一亮。

他不是为了所谓的权势想留下。

曾经,他中了进士第三名,年少成名,早早入朝为官,只是朝廷黑暗,全都是硕鼠,他看不惯官场,干脆出去游学。

如今圣君当朝,胡安国才感受到了治理地方的欢喜。

能够治理一方,让百姓安居乐业,这就是读书人的追求。

一身所学,经世致用。

这才是人生目标。

胡安国问道:“老师是怎么考虑的呢?”

杨时说道:“老夫回朝后,招讨使的身份就会卸任。招讨使不常设,接下来必定设立安抚使,负责云南路的施政。”

胡安国的呼吸,都顿时急促起来。

大宋朝地方行政体制,大体上分为路、州、府、县。

一个路有安抚使,这是负责行政体系的,只不过很多路不设立,让州府的知州知府兼任,比较重要的地方才设立安抚使。

除此外,还有转运使、提刑按察使。

转运使掌握财权,提刑按察使掌握刑狱,确保地方的运转。

实际上在大宋,就没有一家独大的官职体系。或者说,也有一家独大的,那就是皇帝,不断的集权,把地方的权利集中在手中。

说什么大宋和士大夫共天下,那都是给士大夫贴金,皇帝要处置官员,不过是一道旨意而已,政事堂的宰相根本无法反驳。

在唐朝,政事堂给地方官员安排事情,称之为堂贴。

堂贴下去,地方必须执行。

到了宋朝,政事堂不准用堂贴,只能用札子。问题是政事堂的札子安排到地方,官员不服从,原封不动送回请皇帝定夺。

皇帝敲打政事堂,让政事堂的札子要随时交给皇帝过目,才能下发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