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章 一代宗师(5)

人。这就很难和底下的人和谐相处。还怎么做事?太注重礼节就顾不到穷人的生活。主公,你也知道。齐国百姓省吃俭用才能勉强度日。哪有闲工夫和多余的钱来顾及零零碎碎的礼节和仪式?我观察到,孔丘出来的时候,车马很讲究,吃饭的时候对食物的样式、摆放也很讲究。他走路得有样子,上台阶得有步法,穿衣服得有规矩,还讲究礼乐。我听说他在鲁国就宣讲他那套克己复礼的思想。这对百姓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人家穷的没房子住,他还叫人家讲排场,倾家荡产的去办丧事。这怎么行得通?要是叫孔丘来治理齐国,老百姓怕是要被他弄的更穷了。”

晏平仲(晏婴,又称晏子)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智者”,算的上是那个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根据晏子春秋记叙,晏子的思想非儒、非道、非墨。他在治理国家、休养民生等方面跟孔子的观点大有出入,完全不是一个路子。晏子自然是不能接受孔子那一套。

不过,晏子他很佩服孔子的学问,也很有风度。他对孔子保持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齐景公受晏平仲的影响,最终没能用孔子。

孔子在齐国待了两年多。三十七岁多的时候,回到鲁国。从此开始广收门徒,专心搞教育。他的学生遍及天下,有贵族,有平民;有做官的,有经商的;有富有穷,有擅文者,也有文武兼备者,总之,什么人才都有。号称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孔子除了教学,也著书立说,以他为主,弟子辅助,编写、修订了六经,即诗书礼乐易传春秋。这些著作既做教材之用,同时也集中展现了孔子的思想主张。孔门自成一派,叫做儒家。

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儒家经典。此是后话。

公元前501年,孔子51岁。他终于实现了从政的梦想。先是做了鲁国的中都宰,第二年做了司空,又从司空升迁至大司寇。

孔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春秋末期,社会处在裂变中,各种思想纷纷涌现,犹如百花齐放,出现了许多灿若星辰的人物,而孔子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章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