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九章 航拍中国VS航拍美国(6)

航拍纪录片时,他没有过多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在影视创作中,无人机还是个新鲜的玩意,但沙海农牧在百万森林纪录片中却广泛运用。

而如今,嘉禾想要拍一个更宏大的纪录片:航拍中国。

只是听名字,他就知道这个项目了不得,而且,在来京城的途中,他就听付秋雁说嘉禾老板已经打通宣传部和央视的关系。

这就让他更加确信,这个项目很大。

如果拍好了,可以吃一辈子的那种。

郭阳也在打量着余乐,留着斜刘海,一个30多岁的普通青年,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

沉吟了会儿,郭阳直接开始了提问。

“如果以航拍中国为题,这就涉及到34个省级行政区,可说的故事包罗万象,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去讲什么?如何去讲?”

这个问题是郭阳昨晚深思过的。

华夏文明太宏大了,各个省又有各自的文化历史、人文故事,可以选择拍摄的主题很多很多,让人难以取舍。

想拍好并没有那么容易。

而郭阳有后世的纪录片做参考,用这个问题进行初步面试,就能看出一个导演的水平,或者说适不适合这个项目。

余乐也有些意外郭阳能问出这么有深度的问题。

航拍比之传统影像手段中的‘大全’更大、意境也更强烈,但大多时候都是进行环境交代,却难以承担叙事功能。

讲什么?如何讲?

对于一部系列纪录片来说,可能每一集都是让人头疼的东西。

但他也早有准备。

余乐想了片刻,开口道:“我暂时有三个方面的创作核心想法,一是影像主体的改变,二是个体故事的宏观维度,三是视听元素的互补。”

郭阳挑了挑眉,什么乱七八糟的,“说通俗点。”

余乐笑道:“这就需要回到航拍本身去分析,航拍的对象是大地,最显著的就是地理地貌,所以大地是影像主体之一;

而大部分地区都有人类活动,所以人是另一大主题。

不同地理环境造就出不同地区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具有极强的符号感,是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比如青海河湟谷地与陇省东部地区同为黄土高原,因气候不同,农耕方式也不同;长江三角洲与桂省漓江都以水做串联,丘陵与喀斯特地貌也造就出不同的生活习惯;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