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天下节度使的军权,他若是稍微行差踏错半步,恐怕那禁军说不好又要搞黄袍加身了。”
“原来如此,这么说,所谓的牙兵阶级,其实就是不断通过联姻和结拜来维系的,一个军队内部自成体系的,拥有独立思想的军人阶级。明白了,全明白了。某种程度上,他们反而才是代表了真正的底层百姓的阶级。”
“要想重文轻武结束动乱,并不在于压制武将,而是要压制这些牙兵,要打破他们之间的姻亲和结拜关系。”
这么一想,宋朝许多看上去特别缺心眼的制度建设就变得特别合理了。
怪不得赵匡胤坚持让禁军与厢军来回换防。
他以前一直觉得这一做法特缺心眼,害怕将领和士兵混熟,你直接让将领在各区换防不就得了么,哪有将领不动,部队年年动的道理,又折腾人,又浪费钱。
现在看来,这一手简直是打碎牙兵阶级联姻和结拜的神技。
驻地年年更换,永远都是外地人,自然也就没法再去联姻和结拜了。
说真的,他以前挺看不上赵匡胤重文轻武那套的,现在看来,还是对五代史没有充分了解的啊!
就这天下这般的乱法,下克上都快成为主流文化了,能维持一个勉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的存续,简直就已经是奇迹了,还奢求个屁的其他。
充分了解了五代史,刘大炮心中对原本历史上赵匡胤的那场黄袍加身,还真有点相信这并非是出自他的本意了。
这倒不是赵匡胤真的对周朝皇室有多忠诚,实在是在五代当皇帝,特么的风险太大了。
当皇帝哪有当个军头来得爽呢?
作为牙兵利益的代言人,捏咕一个十岁不到的小皇帝,岂不是想怎么捏,就怎么捏,真出了什么天大的事儿,把姓柴的全家都宰了,自己还能置身事外。
自己当了皇帝,这压力多大啊!
然而很显然,作为非牙兵阶级出身,通过顺位继承的方式继承皇位的柴荣,即便再怎么英明神武,李世民附体,他本人对牙兵的掌控力一定是要远低于赵匡胤一大截的。
对于所谓的黄袍加身的这个事儿,也远没有赵匡胤的切肤之痛。
虽然也尝试过收回禁军权力,也尝试过削弱地方节度使的军权。
但却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意愿像赵匡胤一样练那套葵花宝典,有大魄力,大军心用几乎自废武功的方式来维持朝政平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