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峰想了想道:“是因为察举制吧。”
朱元璋惊讶道:“你知道?”
“嗯,那肯定的,这段时间我可是没事就泡在逼乎,天天查资料。”
朱云峰嘴角一咧,得意不已。
虽然他对大明的历史储备知识不够,但架不住逼乎人才多啊。
有需要就去查,自然能查出关键。
朱元璋之所以要处理胡惟庸,是为了加强皇权。
但胡惟庸已经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利益集团,一大帮子官员跟着他混,那自然得清除干净。
其中根源还在明初察举制上。
明初朱元璋就恢复了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度,但科举结果却不尽如人意,选拔出来的人能力非常差。
为此朱元璋不得已学汉代搞察举制,让官员举荐有能力的人出来做官。
而以李善长、胡惟庸为首的这些人,就不断举荐党羽。
他们举荐自己的好友当官,好友再举荐好友,势必让朝堂上全是他们的人,以至于朝政被把持,让朱元璋生出宰相专权、皇权旁落的危机。
可以说,受到明初察举制的影响,这些人在朝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察举利益集团。
杀胡惟庸,就得杀一群人!
因此朱元璋才大肆搞株连屠戮,就是为了消除整个胡惟庸党羽的影响力。
“那你倒是说说,这群人该不该杀。”
朱元璋目露凶光,倒不是对朱云峰,而是对那些官员。
“其实杀不杀还是取决于我刚才说的两个局面。”
朱云峰双手一摊道:“想蛮干就杀呗,不想蛮干,想保持朝廷的公信力,就查。有罪杀,无罪放,当官的任上没有作为就罢黜,公平一点,上下就一定会信服。如果查出胡惟庸一党全是贪官污吏,只要证据摆出来,全杀了也没有人会说什么。所以我一直强调的不是这些人该不该杀,而是该杀的要怎么杀,不该杀的不能杀。甚至说句难听点的话,老祖宗其实你本末倒置了。”
“本末倒置?”
朱元璋皱眉道:“什么意思?”
“很简单,你是为了加深皇权而加深皇权,导致人心散了。”
朱云峰说道:“最巧妙的方式其实是打着别的旗号加深皇权,比如查贪腐,或者罢黜无能官员,找理由一定要合情合理,而不是捏造罪名。”
各种史料其实都已经证明胡惟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