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能力造反,因此本质上来说,造反就是朱元璋给他按上的罪名。
这就意味着朱元璋动手的话,管你是不是清官贪官,有能力还是没有能力,只要是胡惟庸一党举荐上来的,那就一律给你按上造反的罪名牵连诛杀。
不止是官员本人,还有家属,乃至亲密过往的朋友,甚至是邻居。
一套组合拳下来,先杀个十几万人再说。
但这样做还是会回到朱云峰最早说的那个问题,那就是这么大肆搞株连,损害的是大明朝廷的公信力。
胡惟庸造反了没有,他们自己造反了没有,他们难道还不知道吗?
别人一看你大明这样对待我们。
我是个清官,或者我只是个普通百姓,只是与那些人认识,我就得死,还给我捏造了造反的罪名,那我凭什么要为大明奉献?
如此一来,大明归属感流失,最终的结果就是人心皆散。
而朱云峰的意思很简单。
想达成你加强皇权的目的不难,关键在于你想不想保持大明的公信力,想不想让官员和百姓依旧保留归属感。
不想保留就跟历史上那样,按个造反的罪名就开始大开杀戒,让世人胆寒和心寒。
想保留就得正大光明一点,讲事实讲道理一点。
难道胡惟庸一党人人都是该杀的贪官污吏,他们的家属乃至朋友邻居也都是坏人?
不现实的事情。
所以就实事求是,讲点公平。
查到是贪官污吏,杀,没毛病。
查到是碌碌无为的庸官,不贪污也没干坏事,那就罢黜。
查到是有作为的好官,那即便是胡惟庸一党举荐,也应该奖励,甚至升官夸赞。
这样一来,上下都信服,堵上所有人的嘴。
毕竟杀贪官污吏是没错的。
处理那些以权谋私,嚣张跋扈的官员也是没错的。
证据也有。
只是在这个过程当中,顺便加深了一下皇权而已。
而朱元璋本末倒置的就是这一点。
为了加强皇权而大开杀戒,以至于归属感和公信力降低。
却不知道做事巧妙一点,能达成自己目的的同时,也能够让事情合情合理,外人挑不出毛病。
这其实跟项羽分封诸侯一个道理。
大家都觉得项羽分封不公平,可又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