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六十五章 朱标监国,老朱去现代(2)

应该在尚衣监准备了不少。

毕竟是皇帝和亲王穿的服饰,如果只有一身就太离谱了,肯定有不少备用,稍微改改尺寸就能穿。

穿好衣服,推门而出,门外诸多太监宫女都在等着,他穿过回廊,走到外面,冷风迎面扑来,天空好像有那么点雪沙在落。

‘大明这边也十一月份了,要下雪了吧?’

朱云峰心里想着。

恐怕这个时候的北方已经大雪纷飞,南方虽然还未下雪,却也已经越来越寒冷。

或许得想办法搞点棉花来了。

紧了紧身上的衮龙服,龙袍四季都有,这冬季衮龙服里面有羽绒,颇为厚实,倒也不让人觉得冰寒。

从春和宫出来,就看到朱棣已经在马车上等着他,坐上了御马司准备的亲王马车,向着奉天殿的方向而去。

春和宫离奉天殿不远,而此刻奉天殿灯火通明,奉天殿外的广场上更是到处点燃了火把,加上广场宫灯,照得昼亮。

正是上早朝的时候,奉天门外广场的金水桥文武百官一个个低着头,自奉天门而过,徐徐进入了广场上。

如果站在奉天殿外的高台上俯瞰的话,就会看到下方已经乌压压站满了人,至少得三四百左右。

与乾清宫内朝不同,外朝囊括了整个京城中上层官员,包括中书省、六部、御史台,哪怕你只是个六部从五品员外郎,也能上朝有面见天子的机会。

不过跟宋朝机构复杂,冗官众多不同,明初的官员结构简单,在文官集团上以中书省和御史台为主。

御史台独立于行政之外,行政主要权归中书省,下置六部,然后就是翰林院、国子监、太常寺、大理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等机构。

各部官员加起来也就那么几百人。

而史料记载,朱元璋发动胡惟庸案后,这几百人几乎全部被肃清,加上他们的家属、仆从、邻居、朋友,凑齐了大概三万多人的人头。

朱云峰的马车停在了奉天殿外侧门,他下车后进入殿内,看到朱元璋正在大殿内看奏折,朱标则坐在旁边烤火。

“才起来?”

朱元璋瞥了他一眼,这小子太懒了。

“老祖宗,您每天睡四五个小时可以,精力旺盛,就非得要求别人也这么搞吗?”

朱云峰忍不住抱怨道:“人与人的体质是不同的。”

废胡惟庸后,朱元璋每天可以批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