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八十四章 活阎王与活菩萨(2)

教育、思想观念等等都存在巨大的差异。

导致南北割裂严重。

后来的南北榜案,就是典型的例子。

所以他不得不找朱云峰问问,看看有什么好主意。

“你有什么办法吗?”

朱元璋问。

朱云峰想了想,思考了很久,才出声说道:“办法有很多,比如迁南方富户去北方,多在北方建立学堂,倾斜教育资源,尽量平衡南北的教育、经济差距。但说实话,都治标不治本。”

朱元璋没有询问,而是看着他,静等下文。

朱云峰继续说道:“其实最好的办法,还是构建民族认同,把南北汉人真正融合在一起。说实话,后世对于民族主义争议很多,我不评论。但在古代,这是一定要做的事情。因为古代民众缺乏教育,对自己的由来和身份往往被上层权贵统治和给予。五胡乱华后,胡人把汉人当猪狗。很多汉人就真的把自己当猪狗和奴隶了。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但仍然有大批汉人前仆后继,坚守者民族本心,不愿意被胡人融合,牢牢守住底线。”

“冉闵的杀胡令先不提。”

“北方胡人肆掠,衣冠南渡,延续汉人文明。刘贵只是说了一句汉人的命只值一铜钱,就被高敖曹追着砍了几条街。”

“这就在于大汉先赋予了汉族共同体这个身份,有了最初的汉人民族这个价值观。”

“到了大唐时期完善了汉人的民族身份认同感,西域行商胡人施舍大唐乞丐,乞丐都觉得羞耻。”

“在汉人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仍然不放弃汉人身份,将血脉和民族融入到上层胡人当中,汉民族这才能屹立不倒。”

“我们不推崇汉族高人一等,可诸夏亲昵,不可弃也。这就是价值共识,不说所有汉人,只要把南北绝大多数汉人的民族认知提升上来,就不会分裂了。”

民族主义浪潮在二十世纪初大量觉醒,激进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不可取是共识。但民族主义不是民粹,是团结民族的重要价值观。

古代在这方面其实并没有系统性建设。

只是大汉、大唐、大明国家强盛时期,民族自发性有荣誉感。五胡乱华、南北朝、金、蒙、清,等胡人猖獗时期,民族自发性团结抗争。

现在正处于明初,蒙元刚刚结束。在民族构建与认同感上,汉人还没有从蒙元的分裂当中走出来。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