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父亲卫国公邓愈爵位的申国公邓镇。
袭父亲临江侯陈德爵位的陈镛。
袭父亲东平侯韩政爵位的韩勋。
袭父亲宣宁侯曹良臣爵位的曹泰。
以及因胡惟庸案立功而新被封的忠勇伯毛骧七人。
前任郑国公常茂因殿前失仪以及之前在军营里做的一些不好的事情而被朱元璋削爵,由他的弟弟常升继承爵位。
说到底常遇春在朱元璋心中地位还是很高。
而且朱标已故的老婆还是常遇春之女,蓝玉又是朱标的妻舅,朱标与常家绑定很深,处死常茂就不太可能。
但从常茂被削爵,而吴王和楚国公却屁事没有,只是被罚俸三年来看,朱元璋的偏袒还是过于明显。
朝臣们不是傻子,自然清楚了眼下吴王和楚国公的底细,这背景已经是通天了呀。
而随着大量勋贵被调离出南京,这意味着整个南京除了战斗力不太行的二代勋贵以外,就再也没有人可以调动军队。
就连李文忠和蓝玉都走了,南京剩下的二十万大军全归朱标一个人调配,可见朱元璋的谨慎。
相比于勋贵这边大量被抽调随太祖北伐蒙元,文臣这边倒是群贤毕至。
这段时间又有不少人事调动。
六部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都事、给事中加起来就有一百多人。
御史台改都察院,有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十三道监察御史总计八十七人。
接着就是内阁诸大学士、通政使司、大理寺、国子监、五寺、翰林院等部,如此各个部门加起来总人数大概有五百来人左右。
这样一看,明朝的政府机构是相当精简,整个在首都南京的京官也才五六百人。
相比之下北宋初期,汴梁的京官人数是三千多人。
到宋仁宗时期,已经暴涨到五千多,全国官员数量为四五万左右,冗官数量,也就是只领工资不干活的闲散官员一万之众。
不过双方的繁荣程度倒不是一个层次,明初南京城里的人口才二十万,其中大部分都是官员、士兵及其家属,真正的土著百姓要么死了,要么被朱元璋迁走。
而北宋仁宗时期汴梁的人口就已经超过百万,需要用到那么多官员治理倒似乎也勉强说得过去。
此刻早朝微风吹拂,内侍监宦官首领王东走出来朗声道:“太子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