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五十四章 太祖仁政,起兵造反(3)

全都沸腾了起来。

有人不敢置信道:“可以领田地了吗?”

“这是太祖陛下的仁政,是仁政!太好了,我家也能领田地了。”

“你家不是做小买卖的吗?也能领地?”

“做小买卖勉强糊口而已,家中的田亩早就卖了。”

“我愿意追随太祖陛下,从现在开始,太祖陛下说什么就是什么,哪怕让我死都行!”

众人有的惊叹,有的狂喜,还有的很是不爽。

惊叹的是朝廷居然发地。

狂喜的是自己家中没有那么多田,可以领田了。

不爽的是自己家里可能刚好多于五亩地,看到别人能领田,心里不平衡。

事实上能住在杭州城里的底层百姓大多都是打工人,如手工制造业从事者,或者其余体力劳动从事者。

很多人都是自耕农破产,家中田地被迫卖给了地主,跑到城里来打工。

现在看到朝廷居然要给他们分发田土,一时间欢欣鼓舞,在很短的时间内,为老朱赢得了巨大的民心和威望。

本身朱元璋在大明的威望就非常夸张,这一下就更加恐怖。

短短几日之内,消息传遍整个江南,江南地区对老朱的爱戴之心,自然也是节节高涨。

但这就苦了很多官员和地主。

正所谓查贪需要证据,扫黑需要名单,反恐只要坐标。

在官场盘根错节,谁清谁贪根本无从知晓的情况下,想要对付厘清官场,难如登天。

可老朱却是不走寻常路,也不在乎谁贪谁清,而是以忠奸为分界线。

谁忠诚,就要谁。

很多被判定为爱国忠臣的官员背地里其实是贪官。

毕竟在大明你不贪不占,就得像海瑞那样母亲过世都得找朋友借钱才能操办丧事。

但这些贪官却殉国了。

于是老朱就可以暂时不在意他们的贪腐行为,对他们委以重任。

这种方式不能说是错误的,却很片面。

因为虽然绝大多数人保持风骨殉国,可殉国的人不代表没有私心。

何况其中也有许多官员不属于殉国,只是明亡后没有出仕清朝,不能说明他们绝对忠诚。

如果把大明官员按十成来算,一成殉国,六七成投降满清,明亡后未出仕清朝的官员占据了十成中的两三成。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