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三章 兵临南京(3)

赋税还持续征兵,那么就会演变到崇祯年时期的情况。

百姓不堪重负造反,北方也会变得起义遍地,狼烟四起。

满清丁口本就在重庆一战中死伤无数,关内关外的满清旗人家中家家挂白布。

若再激起北方民变,恐怕不需要老朱北上,北京就得被起义军攻破。

可不管是出关找蒙古人求援,把关外的驻守的清军调入关内,亦或者以赋税换取兵力,都阻挡不了大势。

清廷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聚拢那么多兵力。

手头上这几万人也不敢轻易派出去。

结果就是江南苦等了一个多月,依旧等不来满清朝廷的大军。

便在这时间流逝当中,时间也慢慢来到了顺治十八年十二月,也就是公元1661年12月份。

若是按照阳历来说,已经算是公元1662年1月。

这段时间老朱的兵锋已至安庆池州等地,收复这两州府之后,又已达太平府及庐州府。

当地的清军都已经被刘良佐召走,或者逃跑了,明军几乎毫无阻碍地占领了各地城池,收复了大片河山。

他之所以没有继续进军,主要是最近这段时间九江等地下雨,长江涨水。

走长江沿线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如果天气不错,江水也平稳,那么速度奇快,从重庆到南京,走长江水路一共1400多公里,只需要不到半个月的时间。

弊端也有。

行走江河稍有不慎,船毁人亡。

遇到天气不好或者涨水的时候,停在长江沿岸各地码头等待多日乃至数月也是常有的事情。

不过等待的功夫老朱也不是什么事都不做,江南各地过来求见的义士不计其数。

他的队伍甚至已经壮大到了四十万人,并且人数还在持续往上涨。

朱云峰的老祖宗朱慈焙已经移驾汉口。

前来投奔的文人不计其数,很快让他组织起了一个朝堂。

如王夫之、屈大均、祁班孙、魏耕、钱瞻百、钱缵曾、潘廷聪、李谦汝、傅山等。

这些人都被朱慈焙任命为朝堂重臣,负责帮他管理地方事务,包括选拔地方官员,安抚地方百姓,维护地方秩序之类。

而后勤的工作老朱也交给了朱慈焙。

行军打仗,后勤非常重要。

洪武军虽天下无敌,但也要吃饭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