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穿衣服。
因而这个工作没那么简单。
朱慈焙也没辜负老朱的用意,把手头上能搞到的钱和拥有的资源都发挥到了极致。为老朱送来大量物资,让几十万大军可以安心在前方作战。
很快数日大雨过去,因雨水而暴涨的江水也慢慢陷入平静,虽谈不上天朗气清,却也少了几分潮湿。
又等了几日,待炮弹稍作一些补充后,老朱正式挥师南京。
大江波涛浩瀚,天色略有些阴沉。
老朱站在船头上,身上穿着救生衣,船只两侧也挂着救生艇,最大限度的保障他的安全。
正是十二月,冷厉的北风吹拂,远处的南京城已经若隐若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啊。”
老朱看着浩荡江水,忍不住感叹。
朱云峰好奇道:“老祖宗,您开始看三国演义了?”
老朱瞥了他一眼道:“多读点书,那是杨慎的诗。”
朱云峰那个大无语道:“我还不知道临江仙吗?鬼知道您老人家一个大明开国太祖,会去读明朝中期的诗?”
“哦,不是我读的,是我看三国演义听那歌不错,网上搜的。”
老朱随口说道。
“.”
朱云峰翻起了白眼。
现在季赫在现代那边运物资。
朱棣追吴三桂去陕西了。
这边就他祖孙俩,朱云峰对老朱也没太多敬畏之心,每日拌嘴不亦乐乎。
浩荡江山翻涌,岸上清军点起了狼烟。
袅袅青烟直冲云霄。
说起来,江岸两侧很多烽火台还是老朱当年建的。
现在却用来对付他了。
不过无所谓。
随着步卒沿江进发,这些烽火台也慢慢被明军占领控制。
等到晌午时分,大军便已经过大胜关,至江宁码头。
码头几乎没有清军,只有许多当地百姓。
他们带着一些粮食酒水在乡绅的带领下求见,表示清廷残暴,亡汉人衣冠,他们愿意弃暗投明,重回大明的怀抱。
这种事情一路上见得太多。
不管是乡绅还是绝大多数百姓,眼里是没有家国情怀的。
他们不在乎统治者是不是汉人是不是异族,他们只在乎少点赋税,少点徭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