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点,放在便携式扫描仪下。
数据跳了出来。
那是一种此前未被记录过的藻类!它正在以缓慢但确实无疑的速度,吞噬着滤网上沉积的有毒化学物质,并将其转化为无害的化合物和微量的氧气!
“这这不可能”李昭喃喃自语,随即像是被电流击中一样跳起来,对着通讯器语无伦次地嘶吼:“活了!有东西活了!滤网上!绿色的!”
消息像野火般窜过残存的内部通讯网络,点燃了死寂的绝望。
人们疯了似的扑向所有可能的角落:检查其他区域的管道接口、蓄水池底部、甚至是一些因冷凝而保持潮湿的设备背面。
更多的迹象被发现了!
在某个区域的循环水池边缘,发现了一层类似的菌藻生物膜。
在一处破裂的管道裂缝中,检测到了异常低的毒素浓度和轻微升高的氧含量。
甚至在一个废弃的物资箱角落,发现了几颗异常顽强的、似乎是随着拓的“种子包”带来的地衣孢子,已经开始缓慢地侵蚀塑料表面!
拓投下的、“希望之火”小麦的种子本身并未立刻发芽——环境依然过于严酷——但它似乎释放了某种强大的、促进生命复苏的信息素或催化剂。而来自地球“方舟”基因库的那些经过精心筛选、旨在应对极端环境的微生物和藻类种子,在乐土这片遍布死亡却也充满“空白生态位”的焦土上,找到了意想不到的机会。它们以难以想象的速度适应、变异、开始艰难而坚定地执行它们数十亿年来的本能:拓荒。
它们净化着污水,中和着辐射,缓慢地、一点点地改善着大气成分。
这个过程,慢得令人绝望。乐观的模型显示,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环带的大气才能再次支持人类不依赖面具呼吸。但这变化是确实无疑的!毁灭的进程被逆转了,尽管只是最微小的、几乎看不见的一个开端。
生命,以最卑微、最原始的形式,重新在这片冰冷的金属墓园中扎下了根。这不是胜利,甚至不是复苏,而是一场伟大的、静默的、由微生物主导的入侵和修复行动的开端。如同无尽黑暗中的第一缕熹微、脆弱却无比坚定的晨光。
深空
“彼岸之子”号依旧悬浮在那片令人敬畏的宇宙奇观——“源流”接口之前,仿佛时间本身都被冻结了。舰桥内寂静无声,只有设备低沉的运行声和船员们几乎停止的、意识层面的数据流动。
艾拉,或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