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小节二:劫后余生:文明 ICU 全景实录(1)

没有欢呼,没有香槟,没有拥抱。劫后余生的寂静不是真空,是凝固的铅块——每一次呼吸都要顶着胸口的重压,每一步挪动都能听见灵魂在胸腔里发出不堪重负的**。幸存者们像被抽走了脊椎的梦游者,双腿灌的不是铅,是战争残留的弹片与灰烬,他们踉跄着走向太阳系的每一片废墟,指尖触到的不是胜利的勋章,是文明躯体上还在渗血的伤口。这不是战报,是递往宇宙的病危通知书,字里行间全是人类文明的体温在一点点流失的痕迹。

地球:icu重症患者,生命体征濒临归零

人口:一场名为“幸存”的幸存者偏差

不足战前5%的幸存者,不是冰冷的统计数字,是每二十个熟悉的面孔里,十九个永远停在“昨天”的残酷现实。在上海曾经的陆*嘴地底300米的掩体里,72岁的周明每天都会摩挲着手机里的全家福——照片上儿子搂着刚上小学的孙女,背景是东方明珠塔的璀璨灯光,而现在,他是这个能容纳500人的掩体里,唯一见过“东方明珠”真实模样的人。孩子们听他说“摩天大楼”时,眼神像在听外星传说;当他提到“巴黎埃菲尔铁塔”,有人小声问:“那是能吃的吗?”

幸存者的分布比沙漠里的雨滴更零散:有的躲在曾经的地铁隧道深处,靠隧道顶部渗下的雨水过滤后维生;有的蜷缩在废弃的导弹发射井里,用生锈的通风管勉强交换空气;还有少数人守在北极的种子库附近,不是为了守护种子,是因为那里的低温能让罐头保存得更久。他们像穴居的老鼠,不敢大声说话,不敢点燃明火——不是怕敌人,是怕耗尽仅存的氧气,怕引来同样在挣扎的“同类”争夺资源。每一次掩体门打开,都可能是最后一次看见同伴:要么是出去寻找物资时冻僵在冻土上,要么是被辐射灼伤后在痛苦中咽气,甚至有人只是因为“想再看一眼蓝色的天”,就再也没回来。

文明遗产:被宇宙巨脚碾碎的“人类印记”

99.7%的地表痕迹被物理抹除,不是抽象的“消失”,是具体到一砖一瓦的湮灭。曾经承载着千年文明的故宫,现在被23米厚的火山灰与地震残骸覆盖,只有太和殿的一角飞檐还露在外面,檐角的瑞兽被磨成了模糊的石疙瘩,像一颗被踩扁的棋子;埃菲尔铁塔的钢骨早被高温扭曲,一半陷在地壳裂缝里,另一半挂着凝结的火山玻璃,风一吹就发出“吱呀”的哀鸣,像在哭诉自己曾见证过的浪漫;就连你家街角那家24小时营业的咖啡店,现在也成了地下3米处的“化石层”——咖啡杯的瓷片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