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过阶下百官,“诸位可知,自洛阳之劫后,关东百姓如何看待大唐?他们说‘宁为胡虏奴,不做唐室民’!去年我率军路过汴州,见街边孩童唱着‘天子卖洛阳,百姓遭祸殃’的童谣,那稚嫩的声音,比刀子还扎心!”
他猛地转向李亨,字字如泣血:“陛下口口声声说为了大唐,可你眼里的大唐,从来都只是你屁股底下的龙椅,不是洛阳街头饿死的孩童,不是被掳走的女子,不是为了守土战死的士兵!”
李亨趴在地上,浑身发抖,却仍嘴硬:“朕朕也是无奈!叛军势大,朝廷兵力空虚,若不借异族之力,长安永远收不回来,大唐早就亡了!”
“亡了?”齐先生冷笑一声,示意亲兵押上一个五花大绑的太监。
那太监面色惨白,正是李亨的心腹鱼朝恩——当年邺城之战,正是他以监军身份胡乱指挥,导致唐军大败,十万将士葬身沙场。
“鱼公公,你且说说,当年邺城之战,你为何要在两军对峙时,强行下令撤军?”齐先生的声音冰冷,不带一丝感情。
鱼朝恩吓得魂飞魄散,磕头如捣蒜:“是是陛下让奴才这么做的!陛下说郭子仪将军功高震主,若让他大破叛军,恐日后难以节制,所以所以让奴才在阵前掣肘,哪怕战败,也要削他兵权!”
“你胡说!”李亨猛地挣扎起来,铁链摩擦着皮肉,渗出鲜血,“朕没有!是你贪生怕死,擅自撤军,还敢污蔑朕!”
“污蔑?”齐先生抬手,让亲兵呈上一封密信,“这是从你寝宫暗格里搜出的书信,上面写着‘子仪若胜,必成心腹之患,可令朝恩阻其功’——陛下的笔迹,诸位大人都认得吧?”
密信被传看开来,字迹与当年的圣旨别无二致。
郭子仪看着信上的字句,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窜头顶——他当年在邺城浴血奋战,身后却藏着帝王的冷箭,十万将士的鲜血,竟是为了帝王的猜忌而流。
“陛下不仅学先帝猜忌忠良,还把他宠信太监的毛病学了个十成十!”
齐先生的声音里满是怒火,“你派鱼朝恩监军郭子仪,派程元振监视李光弼,军中大小事务,都要经太监之手禀报,将领稍有不从,便扣上‘通敌’的罪名!”
他指着殿外,声音陡然变得沙哑:“去年冬,吐蕃入侵泾州,守将马璘本可趁敌立足未稳出击,却因太监程元振怕他立功,强令按兵不动,导致泾州失陷,百姓被掳走数千!这些血债,难道也要算在‘权宜之计’的头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