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949章 风骨(2)

残喘,连一支孤军的消息,都能让他们如此失态。

老者看着眼前的景象,浑浊的眼中也泛起了泪光,他缓缓跪下,朝着龙椅的方向叩首:“安西军一日不死,便一日为大唐守着西域,等陛下派兵,等中原安定,等大唐的旗帜重新插遍河西!”

“陛下,长安,比太阳更近啊!”

然而,安西军的坚守,终究没能挽回大唐衰败的颓势。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乾符元年,距离建中元年已过去近百年。

这百年间,大唐就像一艘在风暴中飘摇的巨船,宦官专权愈演愈烈,从肃宗时期的李辅国,到后来的仇士良、田令孜,宦官们甚至能废立皇帝,朝堂之上乌烟瘴气。

藩镇割据更是到了极致,朱温、李克用等节度使拥兵数十万,相互攻伐,把中原大地搅得鸡犬不宁;加上连年灾荒,黄河决堤,蝗虫成灾,百姓颗粒无收,只能卖儿鬻女,流民遍布天下,民生凋敝到了极点。

长安城内,虽仍是都城,却早已没了往日的繁华。

朱雀大街上的商铺十有八九关了门,偶尔有行人路过,也是面黄肌瘦,步履匆匆。平康坊的酒肆里,往日里吟诗作对的文人墨客不见了踪影,只剩下几个落魄的书生,围着一壶劣质的米酒,唉声叹气。

其中一个年轻人,身着洗得发白的青衫,面容清瘦,眉宇间却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傲气。他便是黄巢,几次参加科举,却都名落孙山。

这一次,他再次落榜,站在长安的城门前,看着巍峨却尽显破败的城墙,心中满是愤懑不甘。

夜色渐深,黄巢独自来到曲江池边。

池面早已没了开元年间“曲江流饮”的盛景,水面漂浮着枯枝败叶,岸边的柳树枯黄稀疏。他借着月光,从怀中掏出一支笔,在一块断墙上奋笔疾书。

墨汁有限,写下四句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写完后,他盯着墙上的诗句看了许久,随后毅然转身,离开了长安。他知道,科举之路走不通,那便换一条路,一条能改变这个乱世的路。

乾符二年,王仙芝在濮州起义,率领流民攻占了曹州、濮州等地,声势浩大。

黄巢听到消息后,立刻召集了家乡的数千流民,响应王仙芝。

他虽出身书生,却有着出色的军事才能,作战勇猛,又懂得安抚百姓,很快就成为了起义军中的重要将领。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