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幸好是没真打,否则怕又是一次“土木堡之变”,然后京城被围甚至被攻陷都有可能。
不过还好,自己把战场的事儿用故事的方式呈现给皇帝,现在的万历皇帝至少知道打仗是怎么回事儿,该如何算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现在看来,就算自己退休,想来“万历三大征”也没啥风险。
辽东的事儿,自己已经算是给大明朝解决了隐患,不会有李成梁养寇自重的情况发生。
特别是大明的隐患之一的泰宁部,这次因为板升城之事,辽东军出关突袭辽西草原,在围歼泰宁部一部族时,意外杀死了泰宁部手里速把亥。
这份战绩,也是最近半月才被证实,有戚继光带回来的铠甲、旗帜和兵器,还有锦衣卫刺探回来的情报佐证。
就是可惜,主要打击目标土蛮部虽然损失惨重,但其首领多半是带着残部跑掉了,向西遁入草原深处。
对于万历皇帝希望调集更多的精锐战兵出战倭国之事,魏广德答应下来再和兵部商议。
其实,这话也就是敷衍万历皇帝,大明精兵有限,调集更多的精兵,不仅影响巨大,更是沉重的财政负担。
兵马未动,钱粮先行,这已经是大明朝军事动员的常态了。
没有充足的银钱,就没法调动更多的精锐部队。
魏广德回来的路上也想过了,话带给兵部,至于有没有能力继续调集,那就是另一回事儿。
为了保持现在防御力量的平衡,很大概率是不会增加兵力了。
如果需要,那就只能再次招募土兵助战,包括西南的狼兵、白杆兵和西北的弓手,浙江的火器兵,这些都是大明可以征集强兵的地方。
魏广德迈步走进值房,芦布紧随其后进来,这才小声说道:“老爷,张相爷来这里两次了,说有要紧公务和你商量。”
“知道今日送来什么紧要奏疏吗?”
魏广德一愣,站在那里问道。
“紧要的都是优先送到这里,应该,哦,对了,山西那边上了道奏疏,大致是说最近三年山西大旱,前两年靠着百姓辛劳还有点收成,今年怕是颗粒无收,恐酿出饥荒,请求朝廷拨粮赈灾。”
送来的奏疏,负责接收的中书都会先看一遍,然后分发到各阁老的值房里。
山西的奏疏,可能是中书考虑到张四维是山西人,所有分到他那边了。
魏广德点点头,自己老家如果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