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灾,肯定也会当成天大的事儿来办。
中书舍人此法,算不得有错。
“去安排人,叫锦衣卫刘指挥过来下,我要询问山西的情况。”
山西前两年就有灾情上报,朝廷在通过锦衣卫核实后,减免了一些赋税。
这套做法,现在在内阁已经成为惯例。
地方官府上报灾情,通过皇帝的亲兵去核实,然后快速下达救灾指令。
这也是朝廷经过张居正的改革,太仓有银子赈济。
如果是嘉靖朝那会儿,国库空的都能跑耗子了,面对这种灾情,地方上和朝廷里,都只能视而不见,想方设法拖延时间。
所以高拱一再说治国就是治官,而张居正则是把提升官场效率和收齐赋税做为重中之重,此时就充分体现出实际效果。
没钱,遇到这种事儿,你治官能有什么用,难道要官员变卖家产赈济灾民吗?
不可能的。
说到底,要保地方平安,就得朝廷有钱,在确认灾情后能及时拨款赈济。
至于老百姓能拿到多少,这就是治官的艺术。
地方上如果能够稳定局势,自不必说,就算贪一点,朝廷也捏着鼻子认了。
可如果地方上出了事儿,朝廷有赈济,所有的锅都甩给地方官员头上,包括从国库出来的层层“漂没”,都会被扣在地方官员头上,然后拉出来示众,平息民怨。
这就是这些年张居正、魏广德整顿吏治的做法。
只不过,魏广德确实很是皱眉,那就是山西连续三年旱灾之后,怕是
“哎,民生多艰,这些年怎么这么多事儿。”
魏广德叹气道。
“张阁老让我见你来了,就去知会他一声。”
芦布小声说道。
“不用了,我直接过去。”
魏广德说道。
魏广德转身就出门,自己值房坐都没坐一下,就直接往张四维值房走去。
一路上,魏广德也在计算这十来年地方上报大大小小的灾情。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之所以一直说大明朝进入万历年以来还算风调雨顺,那是没有出现跨省,大范围的灾情。
灾情范围小,往往涉及省内两、三个府,各省调拨一批粮草,朝廷再拨一些,就把事儿平息了。
可是,这次数,确实也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