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024章 温情依旧(7)

时预警,自动调整了原料堆场的防雨措施,并优化了生产计划。佐藤看着系统自动生成的应对方案,由衷地说:“周桑,你们的‘钢铁大脑’,比我们的人工调度更可靠。”

项目进展到关键的热试阶段,一台核心的氢气压缩机突然出现异响。佐藤主张按照新日铁的流程,停机检修至少需要三天。周子轩却根据“钢铁大脑”的实时数据和自己在国内积累的经验,判断是润滑油的粘度不适应越南的高温环境,只需更换特种润滑油即可。

“佐藤先生,相信我,”周子轩语气坚定,“给我两个小时,我能解决问题。”

他带着团队,在压缩机旁搭起临时工作间,争分夺秒地更换润滑油、调整密封件。两个小时后,压缩机重新启动,异响消失,各项参数恢复正常。佐藤看着监控屏幕上平稳的曲线,对周子轩竖起了大拇指:“周桑,你是对的。中国速度,名不虚传。”

一年后,越南钢厂顺利投产。投产仪式上,越南总理亲自到场,称赞这是“绿色工业的典范”。周阳和新日铁的社长站在崭新的厂房前,共同按下了启动按钮。当第一卷印有“中日越”三国标志的环保钢卷下线时,现场掌声雷动。越南项目的成功,让周阳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更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邀请他担任钢铁技术委员会的副主席,参与制定全球钢铁行业的绿色标准。

第一次委员会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会议一开始,欧洲代表就提出,要将碳足迹核算的基准年定为2015年,这对发展中国家的钢铁企业极为不利,因为很多企业在那之后才开始大规模进行绿色改造。

周阳立刻提出反对:“各位同仁,发展中国家的钢铁企业正处于转型期,若以2015年为基准,会大大增加我们的减排压力,甚至可能阻碍绿色技术的推广。我建议采用动态基准,根据企业的实际改造情况逐年调整。”

他的提议遭到了欧洲代表的集体反对,他们认为这会“破坏标准的严肃性”。周阳不卑不亢地拿出轧钢厂的改造数据:“这是我们厂2015年到2025年的碳减排曲线,通过技术改造,我们的碳排放强度下降了70%。如果采用动态基准,既能鼓励企业改造,又能确保标准的科学性。”

他还邀请委员会成员参观轧钢厂的氢冶金车间。当代表们看到干净整洁的车间、几乎零排放的生产流程时,不少人改变了看法。最终,委员会以微弱优势通过了周阳提出的动态基准方案。

这次胜利,让中国钢铁企业在国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