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有一个提醒。”
“如果你们对这次收购势在必得,那么在谈判的过程中,也一定不要只和他们一家谈。”
“甚至,眼光不要只局限在德国。”
“德国的那些老牌工业家族和企业,很容易抱团取暖,一致对外。”
陆荣炳的眼睛瞬间亮了。
他激动地身体微微前倾。
“刘处,您的意思是您赞同我们的方案?”
“我个人倾向于接受。”刘清明给出了肯定的答复,“但我希望,你们能在最终的谈判中,尽力把价格谈下来。我们国家的外汇储备,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
得到刘清明的首肯,陆荣炳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刘处,您放心!这一点我们也想到了。德国这些企业,确实像您说的那样,在抱团。给我们的条件,非常苛刻。”
他话锋一转,带上了一丝忧虑。
“而且,我们的竞争对手,还包括了两家美国公司。”
“他们的出价比我们低,但是在当地的游说能力,比我们强太多了。”
刘清明手指在桌上轻轻敲了敲。
“那就转移视线,声东击西。”
“我的建议是,你们可以去北欧,给他们找几个竞争对手。”
陆荣炳一怔:“北欧?芬兰?”
“还有瑞典。”刘清明补充道,“你们可以立刻派人飞过去,跟那边的机床企业接触。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就说德国人要价太高,我们准备考虑其他国家的替代方案。然后,看看西斯公司那边的反应。”
陆荣炳看着眼前这个年轻得有些过分的实权副处长,一时间有些失神。
这些纵横捭阖的商业谈判技巧,从一个部委干部嘴里说出来,竟然如此自然。
“刘处您,您怎么这么会啊。”他憋了半天,冒出这么一句。
刘清明笑了笑。
“基本的商务谈判技巧而已。越是想买的东西,越要表现出不屑一顾。”
陆荣炳叹服地点点头。
“就怕就怕他们一气之下,最后真的接受了美国人的报价。”
“那就多管齐下嘛。”刘清明提醒道,“我注意到材料里说,西斯公司,原本是一家东德的企业。两德合并后才被西德的公司兼并的。”
“这不就是文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