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但实施起来却是困难重重,甚至根本就没法搞。
“.各地府学是与文庙连在一起的,就拿苏州府学来说,苏州府学占地仅次于曲阜孔庙,乃江南诸学之冠,自唐宋至今有千年历史,内中建筑众多,很难容纳大量借读学子入内读书,如此这学位房建的再多又有何用?”
吕先生所说是事实,苏州府学是千年“名校”,历任学官都注重“校园风景”建设,把个府学修的跟江南园林差不多,再加上府学入读名额有限,因此真正用于教书的教室反而没多少。
让苏州府学把学校内的大量风景楼给拆了改建教室,估计学官们肯定不乐意。
没有足够多的教室,你借读生再多又有什么用。
这还不是最麻烦的,最麻烦的是苏州府学位于苏州城的黄金地段,周边全是密密麻麻的商铺,一块空地都没有!
“学位房跟府学借读名额绑定的话,那这房子就必须建在府学边上,且一盖起码得几百间,这得多少地皮?那些商家又皆是逐利之人,岂肯搬离原址?若用强,必民怨沸腾,故而学生以为这事得不偿失,还请大人三思!”
作为心腹幕僚,吕先生必须提醒恩主这件事潜在的巨大风险。
苏州可不是扬州,不仅是省城所在,还有织造衙门,真为了盖学区房大规模逼迫百姓让地,肯定会让自家恩主的风评一落千丈。
苏州要注意影响,江宁那边难道就不要注意了?
得更注意!
常州、松江也有很多退休官员在老家居住,朝中江南籍的官员也多,这些人的意见都是要重视的。
总之,强力推进学位房建设不可取。
别最后钱没挣到,反倒把顶戴弄没了。
起码在江南几府不可取,江北倒是可以做做。
只这样一来,收入就要少许多。
赵安在边上默默听着,没开口说话,事实上他确实疏忽了吕先生所说的两点。
之前他在扬州府学外面是打着教育名义腾空租户改建宿舍,而不是把房子扒了,这才没什么阻力,更没什么影响。
你真的大规模动迁看看?
有的是扯皮官司等着你。
“先生所言甚是,本抚是有些考虑不周了。”
抚台大人摇了摇头,看向赵安不无遗憾道:“赵委员的主意是好,但如吕先生所言真做起来却难,本抚不能为了一己私利使本省士绅对本抚皆有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