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四章 有禄,你个小天才!(4)

。”

“大人,其实不必这么麻烦的。”

赵安屁股微抬。

“噢,赵委员有何良策?”

刚被浇息了兴奋劲的抚台大人兴趣立马又恢复了点。

“原址无法修建学位房的府学,只要抚台大人不反对,下官这个督学委员可以将这些府学迁到人少地多的地段,如此自是不费什么周章。”

说完,赵安的屁股又微微落了点下去,始终保持那种恰到好处的卑恭。

挺难为他的。

“嗯?”

抚台大人和吕先生都被这一大胆想法惊呆:迁校?

“对啊,可以将府学和文庙迁走啊!”

抚台大人一脸怎么他就想不到这好主意的样子。

吕先生则是眉头微皱,开口依旧反对:“赵委员说的府学搬迁怕是不行,无故擅动文脉,不管是地方还是朝中必定有人反对,皇上那里怕也不会同意。”

这一说,抚台大人的脸色顿时又凝住。

赵安却道:“我大清到本朝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各地府学虽是历朝文脉留存之地,但多在城中热闹繁华所在,一来学子不得清净,二来道路也是拥堵,不利城中格局”

什么意思呢?

打着舒缓城市交通,还学生朗朗读书环境名义迁校。

抚台大人脸色瞬间再次舒缓下来,他的巡抚衙门离府学不远,府学那边一放学周边“交通”堵塞情况就相当严重,加上小摊小贩穿梭其中,那路就更加难走。

有时连官员的轿子和马车都得靠边停。

如果把府学和文庙迁到别的地方去,无疑将极大改善“交通难”的问题。

但这却不是赵安提出迁校的最重要理由,他还有一个杀手锏。

“据下官所知,本省府学皆为前明旧校留存至今,虽说前明已亡百余年,但民间复明之心仍是不绝学子入府学读书定会知晓府学过去,又见碑刻楹联尽是前明年号,学子日日都见,很难不会心生怀念前明之心。”

说到这,赵安顿了一顿,续道:“下官听闻当年圣祖爷平定三藩时,云南就查出府学藏有永历伪朝典籍,圣祖即命云南学宫全部迁新址重新,旧学宫改作义仓或衙署。

有此先例在,我江苏完全可以照搬,新建学宫一律仿盛京式样,远离旧城碑林,明伦堂悬圣谕十六条,再立本朝名臣牌位,斩断前明于本朝教化之影响.“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