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赵安也不知说什么,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半响嘀咕一声:“本官其实是属牛的。”
“.”
这就搞的郭知州很尴尬了,难不成真要给赵御史再打块大金牛不成,那代价可就有点大。
临时赶制也来不及,因为赵御史马上就要启程前往淮安。
一咬牙,给赵御史又送了三千两银票。
不是行贿,是临别雅敬。
赵御史的队伍出发了,前脚刚走,不收礼的榜文就被知州大人命人撕下。
很开心的撕下,赵御史金子和银票都拿了,除非他坏规矩不要脸,要不然巡漕报告必定没有高邮方面的事。
车里的赵安只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何他明明张贴榜文说自己不收礼,地方官偏是还要给他送礼的。
难道是他没有将意思表达清楚?
要知道他是真不想收礼的,收来收去不都是民脂民膏,那送礼的最后还不是把成本摊百姓头上。
他这边多收一两,百姓头上的担子就多一两啊。
只郭知州将金老鼠和银票都拿出来了,不收的话对方肯定会以为他对高邮方面不满,快过年了,总不能让人家提心吊胆过年吧。
而且赵安这次北上淮安是准备“收拾”漕运衙门,而不是把地方官们也给搂一遍的。
主要敌人和次要敌人,他还是分得清的。
主要敌人必须打击,次要敌人则是可以拉拢的嘛。
收拾完主要敌人,就能腾出手对付不愿被拉拢的次要敌人。
终极目标就是没有敌人,只有朋友。
于是,本着一团和气原则赵安只得把礼先收下来,等明年再退回去就是。
为避免再有官员给他乱送礼,入住宝应县的时候赵安就没有命人张榜。
结果晚上宝应知县文吉祥就带了张千两银票过来拜会赵御史了。
文知县收入不及州里,宝应也不是甘泉、江都那种富裕县,一千两对文知县而言已经算是大手笔了。
文知县还是名人之后,祖上就是南宋有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不过这也没什么好议论的,不管谁的后人,如今都是亡国奴。
头铁的根本没有后人存世。
“文大人心意本官领了,但这银票本官绝不能收!”
赵安是坚决不收的,不管文知县用什么理由送这钱都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