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94章 生了还是升了?双喜临门!(2)

把人送回去不是主要目的,及时恢复生产秩序才是最重要的。

为此,赵安让藩库拨出大笔银钱用于购买种子、农具无偿提供给灾民,另外再除免灾民一年赋税,此外还有其它一些辅助措施。

可以说朱珪这一走,安徽的百姓真的迎来了生机,再也没有什么教匪做乱,也没有捻子打家劫舍。

相关死亡数据赵安已经让地方统计,严令各地必须上报真实数据,他后面会让人随机抽查。

想查死了多少人很容易,就看灾前村子有多少人,灾后还有多少人,再结合县里六房的黄册对比就行。

朱珪在任时推行的团练政策被赵安保留了下来,同时打算将大队、小队这种组织方式在整个安徽进行推广,如某村有一百人,这就是一个小队,若有一千人,这就是个大队。

小队抽十人,大队抽百人进行团练,官府给参加团练的农民一定补贴,能执行到位的话,三年后安徽至少能有二十万团练乡勇可用。

如此规模的团练需要的资金肯定是天文数字,因为若不给农民一点“甜头”,他们对参加团练是不会有什么积极性的。

若连训练的口粮、装备的武器也要农民自个承担,那这团练弄到最后肯定就跟先前一样全写在纸上了。

搞钱,大量搞钱养团练,大量搞钱搞装备,大量搞钱搞生产,成了赵安这个集安徽军政大权于一身的三品官最大的任务。

先前泗州知州戴志远提议向朝廷奏请开办临时捐纳,赵安已经让老宋在安庆“发声”,召集各方人士座谈好拿出一个相对不错的方案出来。

只要老太爷批准赵安的请功奏折,赵安便上书提议此事。

现在的他忙的可谓团团转,以致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两三个时辰,辫子都没时间打理,即便如此,赵安的精神却是很足,跟上了发条的闹钟般。

大概这就是权力滋补的效果吧。

跟后世不少局长没退休前看着很年轻,充满活力,结果一退休人很快就变得苍老起来一个道理。

百忙之中,赵安却抽空到郊区农村搞了次大生产活动。

参加大生产活动的除了宿州相关官员、巡抚随员外,就是两千名绿营兵。

赵安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百姓们看到官府对百姓的重视,也希望让更多官员能意识到他这个署理巡抚大人希望官员能同百姓打成一片,而不是成天坐在衙门里对着账册文书“指手划脚”。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